青岛港董秘孙洪梅:增航线、扩舱容、拓中转 青岛港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中心

[娱乐] 时间:2025-07-06 17:14:34 来源:奉辞伐罪网 作者:休闲 点击:46次

炒股就看,青岛权威,港董专业,秘孙及时,洪梅全面,增航转青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线扩心

新浪财经主办的舱容于5月24日正式启动。本次金牌董秘网络票选时间为5月24日-6月21日。拓中评选期间,岛港东北新浪财经推出“董秘说”专访活动,加快建设际航通过董秘视角来带领投资者深入了解公司情况。亚国运枢本期,纽中董秘孙洪梅带你走进。青岛()

近年来,港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秘孙快速发展,我国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创造了不少奇迹。今天,新浪财经有幸采访到了中国港口领域的龙头企业——青岛港董事会秘书孙洪梅女士,让我们通过她的分享,来感受青岛港高速发展的精彩历程与独特魅力。

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1月,是青岛港口的主要经营者。公司于2014年6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H股上市(股票代码06198),2019年1月在上交所主板A股上市(股票代码601298),是一家A+H股上市公司。

山东港口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拥有130年历史,是世界第四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中国北方第一大口岸,位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双节点”黄金位置,运营管理青岛前湾港区、黄岛油港区、董家口港区、大港港区、威海港五大港区。公司主要提供集装箱、金属矿石、煤炭、粮食、原油等各类货物的装卸及配套服务、物流及港口增值服务、港口配套服务、金融服务。

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巩固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普遍追求的战略目标。那么,青岛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对此,青岛港董秘表示:“青岛港处于北纬36度黄金纬度线和东北亚港口群的中心位置,港阔水深,常年不冻不淤,是一个天然良港,“世界上有多大的船,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可停靠世界上最大的2.4万标箱集装箱船、45万吨级油船、40万吨级干散货船。在运输网络上,公司拥有便捷高效的铁路、公路、水路、管道等集疏运网络,四通八达,运输便利。青岛港在港口行业禀赋优势明显,客户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突出。拥有一流的服务与效率,集装箱、铁矿石、纸浆等骨干货种作业效率世界领先,成为世界集装箱2000万标箱俱乐部中唯一入选2020年全球集装箱港口效率指数(CPPI)前三甲的港口。近两年来,青岛港凭借卓越的经营业绩、规范治理效能以及良好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实践,荣获了“金紫荆奖”、“2021杰出上市公司”、“2021中国百强企业奖”、“2021年中国百强特别贡献企业奖”、“2022企业社会责任典范奖”多项大奖。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企业的生存还是发展,都需要业绩来支撑。那么,在国内外环境错综复杂的2021年,青岛港的经营业绩表现如何呢?

“2021年度,青岛港业绩继续保持了逆势增长,吞吐量、经营业绩实现双增长。公司完成货物吞吐量5.68亿吨,同比增长5.6%,位列全球港口第四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371万标箱,同比增长7.8%,位列全球港口第六位;实现营业收入160.99亿元,同比增长21.8%;利润总额57.84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39.64亿元,同比增长为3.2%,位列全国港口第三位;净资产收益率为11.7%,连续六年稳居全国港口前三甲;现金分红比率高达42%,居全国港口第二位,自2014年上市以来,已累计向投资者现金分红95.3亿元。公司以高效运营领跑港口赛道,以金牌服务赢得客户信赖,以真金白银回报股东,持续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

当前,企业纷纷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青岛港作为港口行业的领军企业,深谙此道,近年来,不断加快转型发展,拓展发展空间。在企业运营方面,青岛港董秘表示:“自2019年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以来,有效解决了省内港口过度竞争、重复建设等问题,实现港口规划一盘棋,管理服务一张网,资源开发一张图,为青岛港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公司坚持陆海双向发力,海向,强化港口联动,合力建设辐射东北亚港口群的中转网络,打造北上南下内贸中转通道;陆向,优化内陆港布局,增开海铁联运班列,加快从门户港向枢纽港转型。山东港口经过三年发展,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青岛港枢纽地位凸显,更进一步发挥港口作为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综合枢纽的优势,统筹协调港口和多种社会资源,拓展港口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空间,加快从物流港向贸易港转型,从门户港向枢纽港转型,延伸“端到端”全球综合物流供应链,实现港口功能的华丽转型。”

据了解,自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以来,新增航线105条,其中近半数航线在青岛港,这三年,青岛港新增航线50条,航线总数达到213条,航线增速历史最快,航线数量、密度稳居北方港口首位,尤其值得注意的一点,新增航线中,“一带一路”、RCEP沿线新增航线占比高,航线质量更优。海铁联运年均增幅16.4%,总量连续七年全国第一。智慧、绿色发展是港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重大发展机遇。在港口建设方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自主创新,深化智慧赋能,向智慧港口、绿色港口转型。依托山东港口作为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的平台作用,释放世界最先进、亚洲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技术先发优势,不断创新,自我超越,运用前沿技术不断升级优化自动化码头,实现单机作业效率52.7自然箱/小时,连续8次刷纪录,在全球港航领域擦亮了‘中国港口’名片。同时,建成全球首条智能空轨试验段,开创集装箱立体疏运新模式。此外,公司首创国内油电混合智能拖轮建造,为全国港口拖轮行业安全用电智能化、绿色化管理提供样板。”

在业务拓展创新方面,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青岛港强力拓展多元化发展路径,创新提效生产作业模式,瞄准政策赋能带来的崭新机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港口作为枢纽、节点的独特优势,在畅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上积极作为,坚持集装箱主业发展的同时,推进新型业务多点开花,服务链条逐步延伸,用金牌服务赢得客户信赖。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以来,得益于与山东港口各业务板块的通力合作,青岛港新兴业务蓬勃兴起,开通东南亚水果快航,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建设如火如荼;落地原油等融资业务,港口供应链金融蓬勃发展;落地保税原油混兑业务,启用中国北方首个低硫燃料油期货指定交割库,大宗商品贸易全面起势。

此外,青岛港抢抓国家、省、市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在山东港口大力支持下,全力优化港口布局,提速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加快大堆场、大粮仓、大油罐建设,增强疏运能力,同时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成为城市发展“金牌合伙人”,三年累计完成工程投资超过200亿元,董家口港通过对外开放验收,港区专项规划调整顺利完成,建成董家口原油码头二期、液体化工码头等重点工程,码头年通过能力、仓储能力大幅增加,服务腹地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

众所周知,港口建设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通过对青岛港的采访,我们收获颇多。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港口物流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港口物流规模不断扩大。面向未来,征途漫漫,山东港口青岛港将继续积极践行国有大型企业的使命担当,向着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目标阔步前进。

(责任编辑:焦点)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