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回顾新中国邮票预定制度的变革
今年邮票预定制度又改革了,顾新革我国的中国制度邮票预定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史,下面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邮票预定
新中国建立后邮票是没有预定的,当时的中国制度邮票分为纪念、特种和普通邮票,邮票预定发行后由各地邮局进行零售,顾新革同时很多纪特邮票被高价卖出换取外汇。中国制度邮票虽然是邮票预定经常用的东西,可那些限量发行的顾新革纪特邮票并非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主要是中国制度由于那时由于收入低,邮票的邮票预定面值相对较高,集邮的顾新革人很少,人们由普遍没有投资意识,中国制度再加上文革的邮票预定破坏,集邮活动还不是很普及。直到改革开放后集邮才真正火爆起来。
文革结束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国大地,集邮事业开始逐渐恢复,当时有些集邮者抱怨没有时间去邮局买邮票,有时去了,邮票却已经卖完了,于是1982年开始全国选择几个城市作为试点开始邮票预定,两年后邮票预定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开展。当时的预定也很简单,目的只是为了方便集邮者购买邮票。一个预定证可以购买一套邮票,小型张属于短腿邮票,只有集邮协会会员或是预定四套才给一套小型张。此外那时的邮票虽然面值较低,但和人们的收入比还是比今天贵多了,加上小型张80年代的邮票一般一年都要20元左右,而1984年时一般人的月收入只有五六十元,可见一年邮票就算只预定一套都得近半个月的收入。每年小型张一般发行三四枚,面值有2元,3元,5元不等,一年下来几枚小型张的面值能占到全年邮票面值的三成以上。正因为小型张面值太高使得很多集邮预定者舍弃了小型张的预定,这也为小型张成为短腿打下基础。
1988年以后小型张的发行量逐渐增大,如1989年小型张平均发行量已经涨到800万左右,而1988年只有500多万,到了80年代末小型张的预定逐渐宽松,从四套票供一套小型张到两套供一套小型张,1992年邮票发行量比1991年翻了一倍,小型张也由1991年1000万左右,涨到了1992年2000万左右,这时小型张成为和套票一样的必供品种,实现了一套一张。
截至到1996年邮票预定都是采取的预定证制度,预定下一年邮票不需提前交预订款,只需交极少的手续费,预定证实际上就是个购买资格。而取票时,如果哪套票不好看,或是市场价不高很多人也会选择不买。90年代中期大部分省市改成预定证上有不干胶贴纸,上面有号码,比如买了1996-1,那么1号贴纸就被撕掉。但当年邮票发行量较大,很多邮票市场价不高,有的集邮者自己将贴纸撕掉,这样就不用购买某套票了。
当时的预定证一般都是预定一套,也有预定4套的,还有预定首日封,小本票等品种的,但1992年后,小本票消失,预定小本票的预定证也就没有了,首日封逐渐成为鸡肋,几乎没人预定。1992-1994年由于发行量猛增,很多预定一套的集邮者去邮局购买新邮时往往会被询问要不要多买几套,尤其是单枚套票可以买个四方连甚至整版。那时邮票发行量太大了,1994年的几套单枚套票发行量普遍一亿套以上,我们今天还在抱怨2015年某套票发行量上了2000万,但和1994年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正因为8000万-1.2亿的发行量,基本上达到了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的程度。但即使发行量如此巨大,这些编年票还是只能在集邮柜台销售,寄信柜台偶尔有售,但并非全套,有时只是一套中发行量比较大的几枚,而且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
由于预定证几乎无成本,尤其是1992-1996预定证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使得邮票发行量越来越大,而打折票越来越多,集邮者哀声载道,很多人虽然有预定证却不去购买新邮。于是从1997年开始全国陆续实行预定款提前交的政策,到了2000年已经全国普及。即实行预定磁卡制度,每年预定下一年新邮时要交邮票的全款,当时是需要交100元,后来改成150元,180元,190元,年底多退少补。邮政如此做的目的是为了压缩水分,从而为今后的减量打基础。预定磁卡各个省份的设计不相同,但都把生肖的元素设计其中,但却没有省份能发行完12年,到了2006年预定磁卡逐渐被取消,改成预定折,形式就像银行的存折一般,这样的设计能够比较清楚直到哪些票取了,清楚明了,但本质上和磁卡预定没区别。这样的预定折一直使用到现在。
2003年是个比较特殊的年份,预定2003年邮票是从2002年10月开始的,这一次加入了小版的预定,这也是继1997年实行预交预订款外再一次的重大改革。但当时由于市场行情实在太差,大部分新邮都是打折的,小版尽管前途无量,但远没有现在那么火爆。2006年预定磁卡改成了预定折,同时也加入了大版的预定,但那时的市场已经相当不景气,比2003年还不如,所以大版也并非那么难订,甚至还有邮局出现工作人员推销大版预定折的现象。应该说2006年的预定制度基本上已经定型,这个制度实行了十年,一直到2016年的邮票预定一直都是这个样子,只不过随着大小版的价值被逐渐开发,使得大小版预定也越来越困难,到了2009年严格执行以旧换新的政策,原则上不增加新订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传统上邮票预定都是在各地邮局进行预定的,但2012年新邮预定增加了新的方式,可以在邮政的官方网站,那时叫做“CPI商城”进行预定。这也是在当时,几乎全世界的主要国家邮政都可以在官网预订或购买新邮的背景下,中国邮政不得不为之事。当时的预定十分容易,没有实名制,没有手机验证码,一个账号可以预定5套,也就是说即使你在邮局订了5套,网上还能预定5套,因为邮局的信息并不会和网上的信息共享。但预定也仅限于套票,小版大版依旧无法新增预定,只能去邮局以旧换新。当然这一政策在2015年新邮预定再次改变,2014年11月CPI商城改名叫做“集邮网厅”,随后开始2015年新邮预定,加入可参与摇号大小版的政策,这也是大小版实行预定以来首次官方增加新订户。
#p#分页标题#e#
2015年和2016年预定均加入了摇号大小版的政策,摇号的加入吸引了很多人预定大小版,同时也带动了套票年册等项目的预定。2016年新邮预定竟然连套票也摇号了,并且中签率只有28%,真是在火爆的行情下什么都是有可能的。当然今年即将开始的2017年预定制度的改革加入了身份证、实名制、集邮联名卡、逐渐取消预定折等新的政策,也可以说是1997年实行预订款制度后又一次重大改革了。
我们的邮政总是能想出很多办法和途径来进行邮票预定,真非常人也,中国邮政也不是一般的邮政,对大版破版,大小版限制预定,短腿册贵族化等已经是领导全世界邮政之先河。实际上每次预定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邮政能够更好的把邮票卖出去,同时还得保证邮票能有所升值,否则就得像90年代那样新邮大面积打折,预定量逐年减小,人们买打折邮票纷纷寄信寄包裹,而昂贵的产品册无人问津,最终损失的还是邮政。现在的中国邮政已经今非昔比,具有一个智囊团,总是能从各个方面想我们之所想,急我们之所急,分析集邮者心理,让大家都不得不掏出人民币,这也是人家的本事!中国集邮者尽管对此嗤之以鼻,但大部分人还是被动接受,除非你放弃集邮。每当你花着真金白银高价买到自己心仪的邮品时你还是陶醉其中吧!
本站部分内容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责任编辑:娱乐)
-
盖世汽车讯 达美乐披萨为推进电动化配送计划,该公司为其美国车队订购了800辆2023款雪佛兰Bolt电动车。达美乐表示,在未来几个月里,其订购的Bolt电动车将抵达全美的各个门店,形成美国规模最大的披 ...[详细]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9日在立法会出席任内最后一次行政长官答问会时宣布,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将于本月22日开馆,届时特区政府将与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主办开馆仪式。林郑表示,过去5年任期内最令 ...[详细]
-
834亿VS2.58亿!20城首批集中供地回温明显,城市间分化加剧
6月8日,上海2022年第一批集中供地收官,总成交金额834.7亿元。至此,22个集中供地的重点城市中,除郑州、沈阳外,其余20城均已完成了今年首批集中供地,总计成交住宅用地374宗,规划建面约365 ...[详细]
-
财联社6月9日讯编辑 牛占林)当地时间周四,欧洲央行公布了最新的利率决议,宣布维持三大利率保持不变,即再融资利率为0%,边际贷款利率为0.25%,存款利率为-0.50%,符合市场预期。欧洲央行管委会同 ...[详细]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作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全国地表所有卫星遥感可见房屋均已调查。据介绍,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 ...[详细]
-
2022新浪财经养老与基金研讨会暨基金嘉年华活动于隆重开幕。深蹲蓄势,共赴十年之约!6月8日~6月10日三天百位大咖汇聚一堂,为您分享资本市场观点,宏观、行业、策略观点应有尽有。泰达宏利基金投资总监刘 ...[详细]
-
在数据中心市场收入方面,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678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9.8%。预计2022年市场收入将达到746亿美元,增速总体保持平稳。“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以来,全国8个算力网络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国际金融报6月9日,A股涨势暂缓,三大指数均出现回调。在受访人士看来,今日大盘回调属于正常的获利回吐和技术修复,下跌时表现稳定,没有恐慌盘 ...[详细]
-
最强压迫感公厕!1次10元,付费后倒计时 网友:上个厕所还要争分夺秒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B站开跌超14% Q1调整后每股亏损大于预期,蔚来跌7.9%,Q2营收指引不及预期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