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连涨13周|“猪价再不涨,养殖户们都要受不了”
猪价反转正在路上。猪价周猪
7月4日,连涨猪肉板块迎来大爆发,价再板块涨幅大幅跑赢上证指数,不涨位居板块涨幅榜首位。养殖猪肉股、户们、都受、猪价周猪、连涨、价再等在内的不涨15只概念股集体涨停,养猪大户涨幅接近12%。养殖
涨的户们不只是股价,还有肉价。都受当日晚间,猪价周猪据国家发改委消息,针对近期生猪价格出现过快上涨的情况,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组织行业协会、部分养殖企业及屠宰企业召开会议,深入分析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研判后期价格走势,研究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工作。7月5日,国家发改委宣布,正研究启动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并指导地方适时联动投放储备,形成调控合力,防范生猪价格过快上涨。
截至7月5日收盘,猪肉板块股价略有回落。
近一个月,猪肉股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猪价走出 W 曲线后,行业见底上升正成为生猪养殖行业的一个共识。
当前,生猪价格已连续13周回升。7月5日,农村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据对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6 月第 5周,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每公斤18.41元,同比上涨18.2%。全国30个监测省份生猪价格全部上涨。
6月 10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2.1%,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 5.2%。
“猪价再不涨,养殖户们都要受不了。”6 月 20 日,中部地区一生猪育种企业负责人林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自 2021 年以来,生猪养殖行业亏损太严重了,养殖企业负债率都较高。猪价再不涨,整个行业的生存都将是问题。此外,生猪养殖成本也涨了很多,肉价到了该涨的时候。
猪肉价格为何上涨?
“这波猪价上涨,主要原因还是市场生猪供应量缩减导致。整体来看,当前生猪价格虽有上涨,但仍在合理区间。”林邻表示。
猪肉价格回升,也体现在主要上市猪企的经营数据上。截至 2022 年 6月 16 日,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天邦股份等多家上市猪企发布 5 月生猪销售数据。
A 股市场生猪养殖龙头牧原股份5 月经营数据显示,当月生猪销售收入 84.09 亿元,商品猪销售均价 14.87元 / 公斤,环比上升 18.39% ;温氏股份 5 月销售肉猪收入 25.02 亿元,毛猪销售均价 15.74 元 / 公斤,环比分别上升 10.56%、18.08%。
针对猪肉涨价,6 月 16 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曾回应称,按照猪肉储备预案规定,去年 7 月份以来,中央层面累计 14 批次挂牌收储了 48万吨冻猪肉储备,并督促指导各地同步进行收储,形成工作合力。今年 4月份以来,生猪价格自低位反弹 30%左右,目前已回升至生猪养殖平均成本线附近。6 月 6 日至 10 日,全国平均猪粮比价回升至 5.59 ∶ 1,脱离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
“目前整个行业对产能扩张持保守谨慎态度。现在生猪养殖扩产能的条件充足,猪舍、种猪、人等要素都处于大量闲置状态,生猪养殖户要扩产能可马上实现。尤其当行业形成统一扩产能的市场预期时,生猪行业将再现大家不愿看到的产能过剩局面,所以,保守谨慎扩产能的态度已经成为生猪行业的养殖户共识。”林邻坦言,养殖户对生猪产业的预期会改变整个行业的发展生态。
猪肉价格见底上涨,也推动 A 股猪肉概念指数走出底部,6 月以来涨势尤其明显,截至 7月4 日,累计最高涨幅达到 18%。概念股中,华统股份累计涨幅居前,超过50%;、、新五丰等股累计涨幅均超过 20%。
“未来猪周期波动会小很多,不会像过去一样引发猪肉市场大起大落。”一位生猪养殖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前,猪肉价格会维持在 8 ~ 9 元 /斤的区间,这是各方博弈的结果,对于管理水平较高的养殖户来说,出栏一头肥猪仍可以赚 100 ~ 150 元。
6 月 20 日,一家国有生猪养殖企业总经理张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生猪产能是比较充足的,能够保障市场供应,也不会重演前年猪肉疯涨的情况。未来猪肉市场预计不会有大涨,但当前市场格局是市场、养殖户、消费者等各方都愿意看到的结果。
国家发改委在上述会议上也提到,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加之消费不旺,生猪价格不具备持续大幅上涨的基础。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生猪去产能接近尾声
“到今年 3 月底,生猪去产能肯定接近尾声了。而且,近期生猪产能还有稍许恢复。”林邻分析称,生猪产能扩张没有延续,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养殖户没有钱养猪了,二是猪养得多亏得多,三是猪舍等基础设施闲置带来巨大折旧压力。尽管有释放产能的强烈欲望,但必须压制欲望,因为释放产能就意味着扩大亏损。
多位养殖户也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前生猪去产能已经来到一个新阶段,以 1000 万头养殖规模的大企业为例,他们现有的养殖规模可能只有 600 万头,产能利用率维持在60% 左右,这意味着 40% 的产能处于闲置,生猪养殖大型企业产能释放欲望被大幅压制。
孟玮表示,国家发改委注重稳定市场预期。为推动生猪价格合理回升,从去年 6 月以来,国家发改委多次发布猪粮比价过度下跌的预警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及时根据市场情况,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除了看产能利用率这一指标,能繁母猪存栏数也是生猪供给的先行指标。生猪养殖周期较长,能繁母猪存栏量的变化决定了 8-12 个月后的生猪出栏数量,而生猪出栏数量决定了猪价的拐点。
据央视财经报道,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数由 2019 年 9 月底的 1913 万头增加到 2021 年 6 月底的 4564 万头,扩增了 2.3 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于 2021 年 6 月见顶开始回落,随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回落区间。
目前,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数回到正常水平。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养猪业最新存栏数据,数据显示,5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 4192 万头,为正常保有量 4100 万头的 102.2%,环比上升 0.4%。
张云认为,能繁母猪是猪肉供应的“总开关”,只要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保持在合理区间,仔猪生产就有保障,猪肉供应就能大体稳定。
“现在很多养殖户都持谨慎扩产的心态,这让生猪市场进入一种平衡状态。产能不会过剩,养猪利润不太高,猪肉价格也不会出现大跌,市场进入到一种供需平衡的状态。”张云说,只有维持市场平衡才能让生猪养殖企业有喘口气“回血”的时间窗口。
“现在养仔猪的养殖户并不多,当前断奶仔猪价格维持在每头500多元,利润并不高,从中长期看,大家对养猪行业并不看好。”林邻表达了担忧,“当下的平衡状态也是很脆弱的,一旦猪价上涨预期再次形成,生猪产能扩张是否又会来一波?”
2020 年以来,受养猪红利吸引,大量资金涌入养殖企业,大量猪舍以及能繁母猪数量居高不下,生猪产能迅速扩张并出现产能过剩,随之生猪养殖企业出现大幅亏损。当下生猪产能过剩带来的“阴影”仍让部分养殖户记忆犹新。
未来,行业或许还会洗牌。多位生猪养殖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现在中小生猪养殖企业生存是比较难受的:扩产能没有优势,加上成本控制无法与大型养殖企业媲美、面对非洲猪瘟等风险防控能力弱,导致中小猪场面临十分艰难的困境,有些中小养殖企业不得不退出生猪养殖市场。
(责任编辑:综合)
-
广州昨日社会面40例,大部分区域疫情已基本阻断,海珠呈现重点片区集中发病特点
11月22日,在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 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介绍,11月21日0至24时,广州市新增8210例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社会面发现40例,其余在隔离观察、高风险区筛查 ...[详细]
-
本报记者 郭阳琛 石英婧 上海报道频频向中概股发难的美国做空机构灰熊Grizzly Research),这次瞄准了蔚来。近日,灰熊发布做空报告称,蔚来通过会计手段夸大了收入和净利润率,其优秀业绩是通过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观点地产网“破发”并非新鲜事。观点网 7月8日,号称“山东物业第一股”的山东省属国企鲁商生活服务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破发,收盘较发行 ...[详细]
-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7月9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炮轰拜登政府治理不力,称当下的美国犯罪率飙升、边境失序。他言辞激烈地批评拜登在美国处于“衰落失败”和“法治崩溃”的情况下,仍妄自尊大地对他国“民主”进行说 ...[详细]
-
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据日经中文网21日报道,日前,任天堂于线上召开经营方针说明会,社长古川俊太郎出席并表示,目前还没有硬件涨价的打算。据报道,针对日元贬值的影响,任天堂社长古川俊太郎在接受采访时表 ...[详细]
-
马斯克表示,已经决定“搁置”收购。马斯克无法仅凭10亿美元分手费就终止对推特的收购交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马斯克推特隔空喊话当地时间8日,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鉴于他仍在研究该社交平台上的虚假或垃圾账 ...[详细]
-
7月8日国际黄金居于涨跌前列为钯金、纸钯金、铂金、纸铂金。最大涨幅:钯金钯金盘中走势,低开后上行。多空,多方占绝对强势。涨跌,大幅上涨涨跌8.77%。市场预期评判,同市场预期。支撑,多方有力支撑。走势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邱德坤的内斗愈演愈烈。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相关方独家获悉,监管部门在7月8日上午约谈*ST长方的内斗双方,并指出双方不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发文等 ...[详细]
-
遇难者升至38人,“半边天都成红的了”!应急管理部部长急赴处置
河南安阳厂房火灾的两名失联人员,已确认遇难。11月22日上午,应急管理部发布消息,截至目前事故已造成38人死亡,另有2人轻微伤送医救治。事故发生后,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立即作出批示,省长王凯第一时间赶赴 ...[详细]
-
出生在世纪之交的年轻人,十几年教培印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在家庭、高校、职场中产生共振。本期“青春派·面孔”与您分享多位“鸡娃”的成长故事,并从多个侧面,了解成年“鸡娃”与社会的“崭新互动”。知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