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锂业贡献超过七成利润,科达制造前三季度盈利36亿
记者|蓝丽琦
陶瓷建材龙头(600499.SH)今年第三季度的投资利润依然实现上涨。
科达制造近期发布的锂业三季报显示,公司当季营收28.82亿元,贡献同比增长21.96%;归母净利润14.80亿元,超过成利同比增长323.71%。润科
前三季度,达制科达制造实现总营收85.33亿元,造前同比增长23.29%;归母净利润36.01亿元,季度同比增长374.57%。盈利亿截止9月末,投资公司总资产比去年年末扩大了29.51%,锂业为208.82亿元。贡献
科达制造来自陶瓷之都佛山,超过成利2002年就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润科五年前,达制公司收购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蓝科锂业”)43.58%的股权。
在最新出炉的三季报中,蓝科锂业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1.86亿元,科达制造预计将获得投资收益26.96亿元。
作为国内的陶瓷建材商龙头,科达制造对新能源的投资引起市场关注。从二级市场的反馈来看,其股价自2020年11月以来持续走高,在2021年11月迎来26.44元/股的最高点,年涨幅370%以上,但随后逐渐回落,今年最高点为7月的24.85元/股。
营收国内外市场各占一半
Wind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科达制造已连续三年实现营收翻倍。
从陶瓷机械起家的科达制造,逐渐把业务拓展到海外,非洲市场是其主要海外收入来源。财报显示,科达制造2020年国内市场营收还要比国外市场多近7亿元,但在2021年就已经打成“平手”,国内外市场营收均为28亿元。
从市场分布来看,国内市场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压机、窑炉、抛磨等建材机械设备。
此外,科达制造目前所生产的窑炉设备已应用于耐火材料、锂电池行业、日用陶瓷、卫生洁具、固废处理等行业,压机设备已延伸应用于炊具压制生产、轮毂压制成型、金属锻压、铝型材挤压机等领域。
而在海外市场,科达制造的核心产品除了上述建材机械设备外,还横向延伸至其他建材产品,构建“陶瓷+洁具+玻璃”的产品架构。
科达制造透露,目前已在非洲合资建设并运营6家陶瓷厂,前三季度公司在非洲的建筑陶瓷产量超8400万平方米,正在加纳、肯尼亚筹建的洁具项目,建成后年产能将达到260万件。
在欧洲市场,上半年为建材品牌VITRA定制的釉面砖生产线成功投产并通过验收;在印尼市场,为陶瓷企业ID032建造的第四期整线项目顺利投产。科达制造表示,目前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定位是大型建材集团,同时也逐步从非洲向南美及亚洲市场延伸。
除去建材机械装备、建筑陶瓷外,锂电材料也是公司的主营收之一。科大制造表示,公司锂电材料业务包含自营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战略投资蓝科锂业形成的碳酸锂生产与销售、锂盐加工业务的投资布局。
在自营负极材料方面,科达制造重点围绕福建、安徽子公司推进负极材料工厂建设。截止三季度末,福建子公司项目一期中“4万吨/年石墨化”的产能建设已完成,今年之内将建成1万吨/年人造石墨生产线。
在8月发布的半年报中,公司建材机械装备收入占比超过一半,建筑陶瓷收入占比约1/4,锂电材料收入占比约1/10。
投资蓝科锂业收益颇丰
上半年科达制造的净利就已经翻四倍有余,第三季度持续大增。但在前三季度36.01亿元的净利中,有超过70%来自投资蓝科锂业的受益。
2017年,科达制造参股蓝科锂业。先是通过收购蓝科锂业两名股东的股权间接持股,分别是青海佛照锂能源开发有限公司62%的股权、青海威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53.62%的股权,再在通过子全资子公司青海科达锂业有限公司(下称“科达锂业”)收购蓝科锂业股权。
三次对外投资,科达制造累计使用自有资金约11亿元,最终间接持有蓝科锂业43.58%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目前蓝科锂业的第一大股东为(000792.SZ),持股比例为51.43%。
科达制造表示,这是在原有负极材料业务的基础上,布局碳酸锂深加工等相关业务。
蓝科锂业也不负所望,逐步成为盐湖卤水提锂龙头企业,在行业红利期内业绩大增。2021年,蓝科锂业实现营收18.53亿元,净利润9.14亿元。科达制造由此获得投资收益4.44 亿元,将近去年归母净利的一半,同时公司表示战略投资业务步入收获期。
在最新出炉的三季报中,蓝科锂业前三季度实现营收89.16亿元,净利润61.86亿元。科达制造获得投资收益26.96亿元。
科达制造表示,今年6月,蓝科锂业2万吨/年的电池级碳酸锂项目已全线贯通,具备3万吨/年碳酸锂产能。
不过,近期蓝科锂业的第一大股东盐湖股份频频引发关注。今年5月,盐湖股份发布公告,拟投资70.82亿元用于锂盐扩产。此前,盐湖股份曾与蓝科锂业签订协议,将长期向蓝科锂业持续供应符合生产要求所需的成锂卤水。
不少投资者担心,如果盐湖股份日后大量自行生产锂盐,还是否会向蓝科锂业稳定提供卤水。如果盐湖股份和蓝科锂业存在同业竞争,科达创造的投资收益也许会产生影响。
随着蓝科锂业的贡献盈利占比越来越大,科达创造的未来已经不可避免地与新能源挂钩。如何在保持原有主业的优势上,增加投资收益,并且降低投资风险,是科达创造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截止11月2日收盘,科达创造报收16.68元/股,总市值约325亿元。
(责任编辑:焦点)
- 罗永浩:多年没买房,成了妈妈的遗憾,买房对很多人来说是信仰
- 加速洗牌!这一指标激增74%
- 大和:予宝胜国际买入评级 目标价1港元
- 管清友悼念厉以宁:没有厉以宁先生,我们在很多领域可能还处于摸索和犹疑当中
- 蔚来ET7、ES7、 ET5在欧洲推出“买断”服务,6.19万欧元起
- 五个维度,看白酒企业的长期主义
- 必创科技董事徐峰被北京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因违规减持近13万股
- “碎尸案”风波中的谭仔国际:市值30亿,一年卖3000万碗米线,已进军内地
- 贾国龙:“美食市集”模式将落地北京,西贝将持续推进中餐现代化
- 建信期货:钢材或先强后弱 关注现货成交动态和政策面变化
- 全国政协委员寇纲:发展人工智能,如何打破技术、算力、产业“成长的烦恼”?
- 大连紫航海鲜大饭店保洁员拾金不昧被开除?涉事企业负责人道歉
- 计划十四五期间业绩迈向50亿,丰谷酒业有机会吗?
- 管涛谈汇率:“7只是一个数字” 弹性增强成为吸收内外部变动的减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