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三季度企稳,四季度有望延续回升势头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回升三季度经济恢复明显好于二季度,中国同比增长3.9%,经济季度季度超出市场预期。企稳
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发布的有望延续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回升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70269亿元,中国按不变价格计算,经济季度季度同比增长3.0%,企稳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有望延续分季度看,回升一季度同比增长4.8%,二季度增长0.4%,三季度增长3.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9%。
面对疫情、高温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恢复发展态势。专家分析,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预期,反映出工业提振、消费企稳、投资发力和外贸拉动等诸多积极因素正向叠加影响,说明经济扭转了下滑态势,恢复回稳、加速复苏。预计四季度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势头,要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从而实现经济质的不断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国家统计局表示,我国经济克服多重超预期冲击的不利影响,主要指标恢复回稳,保持在合理区间,积极因素累积增多。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狠抓相关政策落实见效,充分释放政策效能,着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稳物价,扩大有效需求,推改革激活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工业发展快速回升
三季度,工业发展快速回升,增加值同比增长4.6%,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随着极端高温天气消退、部分地区高温限电对工业生产影响减弱及部分行业需求回暖,叠加同期低基数影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增加值同比增长6.3%,较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
从地区来看,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超七成地区回升。三季度,全国有23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二季度回升或降幅收窄、由降转增,回升面达到74.2%。其中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长三角地区大幅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二季度下降3.2%转为增长8.2%。
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表示,各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措施落地显效,三季度特别是9月份工业经济继续较快恢复。但也要看到,受疫情散发多发、市场需求恢复相对较弱、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依然面临较多困难。
植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供应链和物流运输的持续改善、高温等季节性因素影响的消退以及内需恢复性回升,三季度末国内工业生产将会基本修复至常态水平。四季度,工业生产仍将继续向常态水平修复。
消费增速回落
消费方面,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305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比1~8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三季度增长3.5%,二季度下降4.6%,一季度增长3.3%,三季度较二季度加快恢复。
但9月份市场销售增速有所回落。今年以来,受疫情多点散发影响,消费市场在波动中恢复。分月看,年初消费市场保持较快增长,4月份降至低点,6月份后恢复增长。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增速比8月份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增长3%,增速比8月份回落2.1个百分点;餐饮收入下降1.7%,8月份为增长8.4%。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王军对第一财经分析,9月份消费数据下行主要受制于两方面表现欠佳,一是疫情因素影响线下尤其是服务类的消费,二是房地产市场拖累上下游产业链消费情况,而未来四季度消费能否改善也主要取决于这两方面的表现。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董礼华表示,疫情对消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餐饮企业和小微商贸企业恢复程度较低,消费市场恢复基础仍需巩固。下阶段,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推进,一系列支持市场主体、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促消费相关政策落地显效,消费市场将继续稳定恢复。
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4%,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庞溟对第一财经表示,提振消费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着力点,应继续稳预期、稳主体、稳就业,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从出台落地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政策、促进和拉动大宗商品消费、刺激和鼓励服务消费、向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和消费补贴等方面入手,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促进消费修复、拓展消费场景、呵护消费心理、稳定消费预期。
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
今年以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进一步凸显。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9%,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小幅回升。
其中,前三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增速比1~8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回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二季度疫情严重冲击阶段过后,三季度中国经济转入了回稳向上的过程。除了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减弱外,三季度在各类稳增长政策工具发力显效下,基建增速持续回升并成为提振内需的主要动力。不过,楼市仍处于筑底阶段,房地产投资疲弱的态势尚未改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第一财经撰文称,宏观政策落地的效果日益显现,基建投资加速形成实物工作量,成为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和经济回暖的催化剂。
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6.7%,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0.2%,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庞溟表示,可以说,投资已经成为助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和托底经济的主要手段,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科技发展和绿色投资的政策支持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平衡点。
从投资先行指标看,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0.8%,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到位资金增长21.3%,有利于投资持续稳定增长。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要扎实落实盘活地方专项债结存限额、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系列举措,推动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民间投资环境,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投资持续向好。
巩固经济回稳向上的基础
三季度以来,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明显加大,经济总体恢复回稳。但受疫情反复、海外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回稳的基础尚不牢固。
展望四季度经济走势,王青表示,四季度宏观经济有望延续回升势头,GDP同比增速将升至4.5%~5.0%左右,进一步向常态增长水平靠扰,也有助于进一步夯实稳就业基础。四季度消费将进一步修复,并逐步向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回归,基建投资将保持两位数高增,房地产投资拖累效应趋于缓和。
四季度经济在全年分量最重,也是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的窗口期、关键期。9月28日召开的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要求,针对需求偏弱的突出矛盾,想方设法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调动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积极性,继续实施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注重用好近期出台的两项重要政策工具。一是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根据地方项目需求合理确定额度投放,加快资金使用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在四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二是用好专项再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加快推进制造业、服务业、社会服务等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尽早形成现实需求。
盛松成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已经企稳并开始上行,但仍需重视改善预期和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消费持续增长,巩固经济回稳向上的基础。虽然今年面临很多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但我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较高水平,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稳定器和。应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从而实现经济质的不断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庞溟也认为,未来政策端应重视扩大和支持社会有效需求,着眼于更大力度地扩大国内需求,更有效地增强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重点不在于加码短期政策,而在于优先保证存量政策靠前布局、增量政策落地生效,通过改革和政策创新进一步拓展政策空间,货币政策更多地要配合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政策工具要接续发力、放大效用,着力以消费和投资拉动需求,有效弥补需求不足问题。
(责任编辑:热点)
-
记者 周尚伃上周,债市遭遇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幅震荡的同时,理财产品较大的赎回压力及连带的债市负反馈引起市场关注。“本轮债市调整主要是资金面和政策面出现变化后的共振。”施罗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债券基金 ...[详细]
-
京东:新业务2022年第二季度营收62.65亿元 同比下滑10%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3日晚间消息,京东Nasdaq:JD;HKEX: 9618)今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二季度营收2676亿元400亿美元),同比增长 ...[详细]
-
原定股权接盘方科学城生变。“宝能系”出售前海人寿股权,缓解自身债务危机的计划,可能正在遭遇变数。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宝能系”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今年上半年,为了还债,“宝能系”核心金融、资本运作平台深 ...[详细]
-
中国网财经8月23日讯 SH:601579)于19日盘后发布2022年半年报,报告期内集团实现营业收入5.45亿元,同比下降4.72%;实现净利润7751.22万元,同比下降12.1%。集团同日披露的 ...[详细]
-
今天,宣布涨价。11月23日,比亚迪宣布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6000元不等,具体车型的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多家新能源汽车企业表示,暂无提价打算 ...[详细]
-
时值新片区揭牌三周年之际,该片区针对区域内人才购房的政策进一步优化。近日,上海正式发布了《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独立综合性节点滨海城市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及,在临港新片 ...[详细]
-
中国通过世卫组织这项权威评估,国产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被再度确认
截至2022年8月,中国已有 6类疫苗产品通过世卫组织预认证时隔8年,中国再次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对疫苗国家监管体系的评估。根据央视新闻消息,2022年8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中国通过疫苗国家 ...[详细]
-
小鹏汽车-W发布二季度业绩 总收入达74.36亿元按年上升97.7%
09868)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业绩,总收入达人民币74.36亿元单位下同),按年上升97.7%。汽车销售收入为69.385亿元,较2021年同期上升93.6%。小鹏汽车普通股股东应占净亏损为27. ...[详细]
-
新西兰加息75基点 创史上最大加息幅度!预计经济明年陷入衰退
新西兰央行以创纪录的幅度加息,并警告称,新西兰经济接下来整整一年可能要在“衰退”中度过,才能控制极高的通胀。当地时间周三,新西兰联储将官方现金利率上调75个基点,至4.25%,并将利率峰值预期上调至5 ...[详细]
-
作者/魏中原由于疫情导致的2020~2021年缺芯,是半导体产业历史上演绎得最为激烈的一次“缺货潮”。进入2022年,全球经济总量放缓的宏观周期,叠加半导体市场本身下行的行业周期,双重周期交互下,半导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