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将于8月10日起实施
原标题:《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将于8月10日起实施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据安徽发布8月1日消息,安徽7月29日,省粮食作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物生该《规定》将于8月10日起实施。长期《规定》以小切口立法,保护不分章节,规定共十二条,将于为保护生长期粮食作物提供法治保障。月日
明确保护对象、起实保护范围
《规定》明确了适用范围和相关概念,安徽明确本规定适用于在安徽省行政区域内农民、省粮食作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在耕地上种植粮食作物的物生生长期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明确适用规定的长期粮食作物为水稻、小麦、保护玉米和大豆。规定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明确保护职责
为了压实各方保护职责,《规定》明确政府职责,省人民政府应当将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做好粮食作物生长期的保护工作,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经费保障,完善和落实粮食生产财政补贴、信贷支持、农业保险、科技支撑等政策措施。乡镇人民政府落实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政策措施,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技术、服务、管理等工作。
明确部门职责。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自然资源、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对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实施监督管理。明确了村(居)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任务。
加强管理,保障粮食生长期安全
为了防止割青毁粮,依法青贮饲料,《规定》规定:农民、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当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田间管理,抗旱排涝,及时开展病虫草害防治,不得违法在耕地上开沟、挖塘、造林,损毁粮食作物,不得违法割青毁粮。工程建设单位应做好工程进度与粮食生产茬口衔接,最大限度保障耕地种粮效益。除用于青贮的密植小麦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收贮生长期水稻、小麦。
青贮饲料应当以秋玉米等秋季作物为主。确需青贮下一年春夏季大麦、燕麦、黑麦、密植小麦等其他春夏季作物的,应当备案。区分情形,稳妥处理,杜绝“一刀切”,对自然灾害造成粮食作物达不到正常产量的,可以青贮作出例外规定。
明确保障措施,促进粮食有序生产
为了强化粮食生产保障,《规定》规定: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加强生长期粮食作物的用水、用肥、用药等技术指导。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生长期粮食作物的监测。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强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的宣传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割青毁粮行为有权举报投诉。
明确法律责任,加强保护力度
《规定》规定: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依法给予处分。对单位和个人不按规定收贮生长期水稻、小麦,割青毁粮的,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罚。
(责任编辑:综合)
- 肖远企:金融部门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 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
- 就在今晚20:30!全球市场聚焦美国8月通胀数据,美元指数却先见顶了?
- 宠物经济股表现火热,这些细分产业链值得关注
- 德国8月通胀率回升至近50年高位
- 中通快递三季度量利齐增,毛利增长55.9%
- 北京:学校风险区域解封前要做好人员及环境风险评估
- 七连板天顺股份急“澄清”:国际铁路和国际航空业务收入占比较小
- 中国船舶集团再度交付全球最大集装箱船
- 假冒“连花”系列药品在市场上出现,以岭药业:保留追责权
- 五角大楼“哭穷”:通胀飙升导致购买力下降1100多亿美元
- 首席看经济: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传达了哪些信息?
- 就地过节品味中秋意蕴,本地游成假期出游主基调
- 李迅雷:中国老龄化进程来势凶猛,需引起足够重视
- 9月14日起 深圳蛇口至澳门往返航线复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