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险公司和寿险公司,谁更适合经营健康险?
近日,产险银保监会披露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公司保费数据。数据显示,和寿从规模看,险公险人身险公司仍远远高于财产险公司,司更适合今年1-9月产险公司的经营健康健康险保费收入达1419亿元,而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达5799亿元。产险从增速看,公司产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增速远超人身险,和寿同比增长16.41%,险公险人身险公司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仅为1%。司更适合
过去十多年间,经营健康健康险市场的产险增速十分抢眼,绝大多数年份都达到了20%以上。公司到了2021年,和寿多种因素叠加导致整个行业增速下滑到3.4%,但如果仅从财险公司来看,其健康险的增速仍保持在20%以上。在健康险整体保费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一方面,健康险市场中,人身险公司市场占比仍为大头,另一方面,产险公司健康险的保费增速远高于人身险公司和全行业健康险保费增速。那么,产险公司与人身险公司,到底谁更适合经营健康险?
在10月14日今日保“燕梳夜谭”直播中,泰康在线副总裁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丁峻峰、《今日保》联合创始人林瑶珉、明德(Milliman)精算咨询合伙人蒋冠军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对谈。
经营健康险,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在同一起跑线
在过去,中国健康险市场一贯以重疾险为主。近年来,随着百万医疗险、惠民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健康险发展如火如荼,乃至成为健康险创新的排头兵,健康险产品类别开始变得愈发多元化,也使财险公司在健康险市场全面爆发。短短五年时间,财险公司经营健康险规模从2016年的不过两三百亿量级,到2021年接近1400亿元。
财险公司健康险规模的“狂飙突进”,使不少人将其与长期经营健康险的寿险公司进行比较,并在业内掀起哪类保司更适合经营健康险的争论。
泰康在线副总裁兼健康险事业部总经理丁峻峰认为,在经营健康险上,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其实在同一起跑线。“寿险公司虽然经营了很多年健康险,但基本聚焦在重疾险上。而从风险发生机制、定价原理、补偿机制和准备金评估等方面看,医疗险和财险反而有更多相似之处,所以财险公司并不处于劣势。其次,健康险的运营服务分为面向C端的服务能力和面向医疗健康网络的整合、建设、管理能力,依靠保险公司的服务网络和产业布局,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在优劣上没有区别。”
明德(Milliman)精算咨询合伙人蒋冠军则指出,财险公司通常更多经营短期医疗险,而寿险公司更多经营长期重疾险。寿险公司的优势渠道是代理人和银行,产险公司的优势渠道是经代公司、团体和互联网,因此,寿险公司更偏好件均高、毛利高的标准产品,而产险公司在件均低、和生态结合紧密、毛利低的产品销售上存在优势。其次,无论是团险、大病补充险、惠民保、百万医疗险,还是中高端医疗险,健康险主要的产品类别,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都能经营,但财险公司的产品迭代更新更快。
《今日保》联合创始人林瑶珉也认为,产险、寿险、专业健康险公司都在同一条战壕中。健康险的风险特性比较特殊,在经营过程中对经营主体提出了比较高的专业要求,因此不是哪类公司适合经营,而是谁的专业化能力到位就能经营好。
把健康险作为长期战略的公司,才是可以长期经营健康险的公司
那么,保司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化能力,才能经营好健康险?丁峻峰认为,只有那些真正把健康险作为长期发展战略、作为要深耕的市场的公司,才是未来可以长期经营健康险的公司。相比于牌照性质,公司整体的经营策略和对市场的选择更为重要。在她看来,一家保险公司要经营好健康险,具体来看需要具备四个方面的核心能力:
第一是销售能力。保险公司最大的功能是筹资,再好的产品和风控,如果保险卖不出去,成果就是零。消费者对保司没有品牌忠诚度、没有认知,保司对后端的医疗健康行业没有价值,这家保司就没有支付方的地位和话语权。
第二是风险管理能力。这里的“风险管理能力”指的不是仅仅控费,而是保司对行业上下游相关领域政策、趋势、人群需求和风险的把控,从而形成自身的风控体系。
第三是定价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在定价能力方面,财险公司要优于寿险公司。原因有二,一是健康险的定价原理、补偿原则与财产险、车险的共通之处更多;二是财产险公司的创相对更强,给健康险市场带来了更多变化,以及各种场景的结合。
第四是运营服务能力。服务网络也是经营好健康险非常重要的因素,与重疾险相比,医疗险会更加高频地与客户互动、进行理赔,这对保险公司的运营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蒋冠军则认为,不同类别的公司取长补短,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更开放的心态学习,更加重要。“保险公司并不是从监管领到一张牌照,就天然具有相应的专业经营能力,更多是看险种本身的经营特征。从能力建设出发,提升个体管理水平、行业管理水平,需要所有保险公司一起努力。”
银保监会等13部门《关于促进社会服务领域商业保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力争到2025年,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在2万亿目标下,商业健康险目前正处于新兴市场阶段,还有巨大发展空间,并需要进一步提速发展。泰康在线副总裁丁峻峰指出,在此背景下,财险公司与寿险公司之间并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需要协同共进,一同为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综合)
-
当地时间9月1日,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数据显示,美国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2.8,与7月持平。央视记者 顾乡 徐德智) ...[详细]
-
新能源车提价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原材料价格上涨叠加疫情冲击汽车生产,新能源汽车涨价之势仍在持续。此前表示不涨价的蔚来宣布从2022年5月10日起,ES8、ES6及EC6各版本车型起售价上调1万元;ET ...[详细]
-
《信访工作条例》下月起施行!公安部:扎实做好新时代公安信访工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信访工作条例》将于5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党委扩大)会议召开,要求推动修订完善《公安机关信访工作规定》,要将《条例》列入警衔晋升、新任市县公安局长和新警培训等培训课程,纳入全警实 ...[详细]
-
来源:更三农【导读】今天是4月10日,随着气温的回升,在华北多地最高气温猛升至30℃,颇有初夏般的感觉,然而,据最新消息了解,又一轮冷空气即将到来,春天依然是多变的季节!而在国内市场,4月10日预警升 ...[详细]
-
参考消息网11月22日报道 西班牙《公众》日报网站11月13日刊发题为《卡塔尔的12幅画像:举办世界杯的酋长国》的文章,作者是迭戈·埃兰斯。全文摘编如下:世界杯的举办使多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复杂 ...[详细]
-
文章来源:华尔街见闻伦敦市场暂停俄罗斯炼厂资格,仅有的两家获得认证的俄罗斯炼厂,Krastsvetmet和Prioksky Plant of Non-Ferrous Metals将不再能够为伦敦市场供 ...[详细]
-
收益一周翻倍?机构入场“抄底”,或是今年为数不多的高收益投资机会
“博一博,单车变摩托。”这是近期债券圈流传的一句话。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了解到,不少债券私募机构和一些高净值个人正在入场“抄底”民企地产债。机构通过低价买入民企地产债为产品增厚收益,高净值个人则通过场内 ...[详细]
-
创纪录“钉子户”中数智汇终撤材料宣告IPO注册铩羽 苦撑500天!
来源:叩叩财讯导读:“中数智汇IPO最终失败的主要问题的确还是在其是否符合科创板最新的有关属性定位的评价政策上。”日前,上述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再度向叩叩财讯证实,中数智汇IPO铩羽的关键即是存在涉 ...[详细]
-
来源:直新闻直新闻:美方对中俄两国出口高端芯片作出进一步限制,今天商务部发言人回应表示坚决反对,敦促美方立即停止错误做法,管先生,你对此如何看? 特约评论员 管姚:针对美国商务部的最新动作,有媒体作出 ...[详细]
-
“微商女王”张庭的公司达尔威被市监局认定构成组织策划传销。4月9日,澎湃新闻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得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下称“襄阳保康县市监局”)对上海达尔威贸易有限公司下称“达尔威”)的行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