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站运行轨道已向全世界公布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空间站任务总师孙军介绍,国空轨道我们对空间站平台设备和航天员健康等状态进行全时监测,间站界同时也对空间环境、运行已空间目标碰撞等情况加强监视和预警,全世采取必要的国空轨道规避措施。今年2月以来,间站界已向全世界公布空间站运行轨道,运行已供世界各航天实体进行碰撞预警计算。全世(总台央视记者李宁 都昕竹)
相关新闻
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国空轨道2022年中国空间站完成在轨建造(北京日报)
4月17日下午,间站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运行已介绍中国空间站建造进展情况,全世并答记者问。国空轨道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载人航天工程基本情况:
1992年9月,间站界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运行已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两个阶段分别规划6次飞行任务。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关键技术验证阶段顺利收官。
2020年以来,通过实施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核心舱、2艘载人飞船及2艘货运飞船等6次飞行任务,全面考核验证了空间站建造所需的重大关键技术,为我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正在组织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2022年共计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建造完成后,将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中国空间站建好后将有外国航天员?(新民周刊)
普通人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进入中国空间站参观吗?
文 | 菲尼克斯
“出差”半年后,神舟十三号的三名航天员回家了!同时,神舟十四号、十五号也整装待发。北京时间今天(4月16日)上午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着陆途中。图源:新华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太空驻留6个月,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先后两次出舱、两次太空授课,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实验和关键技术验证。至此,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顺利出舱。图源:新华社。2022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有6次飞行任务。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2022年全国两会时透露:这涉及载人飞船、货运飞船、两个不同的空间站实验舱四种类型的飞行器,以及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长征五号B三种类型的火箭。5月,神舟十四号就将搭载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之后神舟十五号再送上3人与之会师,中国空间站将首次同时停靠两艘载人飞船,实现6名航天员乘组在轨轮换,并首次实现6个航天器组合体飞行。
中国空间站效果图。图源:国家航天局。神舟载人飞船采用小批产模式,结合纵向的历史发射数据积累和横向的同批产品对比,确保每艘飞船产品状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目前神舟十四号飞船已经在酒泉卫星中心蓄势待发,神舟十五号飞船作为应急船将择机启程,新批次神舟十六号飞船进行了部分技术改进,研制交付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周建平介绍:6名航天员驻留,是载人任务的一种交替顺序任务的安排,今后中国空间站将保持长期3人在轨驻留工作的状态,前一个乘组任务接近完成的时候,后面一个乘组就将飞向空间站,他们在轨道上面完成工作的交替。“这是对我们能力边界或者接近边界的考核,也是对我们的能力的验证。”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步伐正一步步稳健迈进,国际合作成为备受瞩目的一点。2019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的联合国外空委第62届会议期间,共同组织召开发布会,宣布了联合国/中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
中国空间站的国际合作模式。图源:新华社。此前,中国与联合国共收到来自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建议书,涉及航天医学、航天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天文、地球科学、基础物理、应用新技术9个领域。北京时间2022年3月30日,两名俄罗斯航天员乘坐“联盟”飞船如期返回地球。他们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中国的“神舟十三号”,俄罗斯航天员安东·什卡普列罗夫表示:中国的航天项目令人惊艳,可以用“又快又好”来形容。谈到中俄在航天方面的合作时,什卡普列罗夫说:“如果中国提议,俄方愿意加入。”实际上,已经有欧洲的航天员在中国训练,为将来进入中国空间站做准备。目前,神舟十四号、十五号的航天员名单已经确定,还未公布。其中会有外国航天员吗?人们正翘首以盼。
欧洲航天员在中国训练。图源:欧空局。另外,《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到:“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培育发展太空旅游。那么,普通人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进入中国空间站参观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表示:这有可能在未来十年里实现,因为商业航天也是整个航天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只要有这种需求,我们的资源允许,这应该不是一个很长远的问题。”
部分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中国航天报
(责任编辑:综合)
- 记者手记:那一刻,日本足球令全亚洲羡慕
- 看图:美国12月份通胀再度降温 为美联储放慢加息步伐留出空间
- 刚刚,重磅数据出炉!香港航空大动作!万亿龙头业绩\
- 美众院通过法案禁止对华出口美国战略储备石油
- 欧洲央行副行长Guindos赞成审慎推进量化紧缩
- 有机产业护生态富农民(乡村新事)
- “零售之王”重回万亿市值!日赚3.78亿元
- 外盘头条:美12月通胀再降温为联储放慢加息留空间 官员支持上调25基点 宏观因素致美家庭平均净损失7400美元
- 上海:超2200亿元减税降费“送活水”“增信心”
- 上海一女子一个月用电4000多度,“电费刺客”竟是TA→
- 多省份去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超万亿元 业内建议完善机制建设
- 法国乳制品行业要求立即涨价 涨幅或达15%至20%
- 三星3nm制程最早有望于2024年开始供应 客户包括英伟达、高通等
- 证监会发布《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 从六方面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