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突破1.2万亿元 中国市场吸收外资量质齐升
转自:经济日报
我国吸收外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首次收外升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负责人孟华婷日前表示,突破去年我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元中实际使用外资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国市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场吸引资规模依然保持世界前列。资量质齐
规模扩大结构优化
面对全球经济增长趋缓、首次收外升投资保护主义升温等不利因素冲击,突破我国扎实推进稳外资工作,元中不仅引资规模扩大,国市同时引资结构优化、场吸质量提升,资量质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首次收外升
一方面,突破制造业引资大幅提升。元中去年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3237亿元,同比增长46.1%。得益于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放开,汽车制造业引资大幅增长263.8%。此外,计算机通信制造、医药制造领域引资分别增长67.3%和57.9%。
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去年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49.5亿元,增长28.3%,带动吸收外资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引资分别增长49.6%和21.9%。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领域引资实现快速增长,增幅分别达到35%和26.4%。
主要投资来源地稳定增长。韩国、德国、英国和日本分别增长64.2%、52.9%、40.7%和16.1%。分区域看,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2.2%、17.2%和8.2%。
引资综合优势强化
“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地区、国家级经开区等平台对外资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去年1月1日起,新版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施行,实现了制造业条目清零、服务业持续扩大开放。21家自贸试验区全年实际使用外资2225.2亿元,占全国的18.1%。
从地区看,东中西部引资全面增长,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4.7%、21.9%和14.1%。东部省份中,江苏省引进外资接近2000亿元。广东、上海、山东、浙江、北京引资规模均超过1000亿元。中西部省份中,山西、河南、广西、湖南、陕西分别增长229.6%、119.8%、49.1%、41.3%和33.6%。中西部地区的引资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但我国吸收外资仍然有诸多有利因素。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超大规模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丰富的人才资源、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等构成的引资综合优势在不断强化,广大外国投资者仍有很强的意愿来华投资。
外企将有更多获得感
近期,多家国际组织上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经济增长就意味着投资机遇。中国贸促会近期对160多家在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的调研结果显示,99.4%的受访外资企业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98.7%的受访外资企业表示将维持和扩大在华投资,89.8%的受访外资企业表示将维持在华产业链,10.2%的外资企业计划将国外产业链转入中国。
此外,政策叠加效应也在持续显现。去年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发布,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制造业引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等专项政策。据了解,商务部今年将全力推动这些政策落地开花,并将根据中央部署,再推出一批政策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给外资企业带来更多的获得感。
过去3年,由于疫情影响引发的跨境人流、物流受阻,是外商投资遇到的最突出问题。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跨境往来逐步趋于正常。“近期有不少地方已经纷纷走出去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相信今年会有更多的外资项目落地中国。”孟华婷表示。
(责任编辑:综合)
- 所罗门群岛22日发生强震,外交部:目前未收到中国公民受伤的报告
- 利空欧元!花旗CEO称欧洲正走向经济衰退
- 卢布对欧元汇率创7年来新高,俄下调结汇比例至50%
- 上海金山:三个景区今天试点开放,6月起其他景区恢复常态化
- 2.6亿老年人,如何做到老有所依?
- 插旗菜业已交罚款548.8万元,华容县16家芥菜加工企业复产
- 原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魁被查
- 国家卫健委:累计投入资金1.4万亿元 支持25个省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 119元一支背后,牙膏为什么越来越贵了?
- 空气炸锅线上成交额增长200%!这些小家电太火爆
- 泽连斯基呼吁国际社会为乌重建提供资金:五千亿美元
- 我国连续五年成为全球最大锂电池消费市场 2021年市场占比约达59.4%
- 直击2022年金融街论坛|肖钢:应该加快出台金融稳定法
- 外媒:拜登最新表态,称美国对台“战略模糊”政策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