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搅动研究生招生格局
“逆向考研”现象可能会进一步扩展。逆向考研
9月27日,搅动局2023年研究生考试预报名结束,研究正式报名将在10月5日开启。生招生格
考生热情很高,逆向考研预报名开启当天,搅动局报名系统一度瘫痪。研究近年来,生招生格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上涨,逆向考研有机构预测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将突破520万人。搅动局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部分高校2023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发现,研究虽然个别高校缩招明显,生招生格但有更多高校扩招研究生。逆向考研有考研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搅动局经不完全统计,研究新增专业的数量及招生人数还是大于删减的部分,没有看出明显的缩招趋势。
接近招生计划制定部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各校发布的2023年考研招生计划是根据上年录取情况所拟定,具体计划需要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预计会在明年2月确定。
虽然整体没有缩招,但记者发现,2023年考研还是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包括推免生比例小幅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缩招明显,更多非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受追捧出现“逆向考研”等。
众多高校新增或扩大招生
北大、清华招生计划如何,在2023年考研中具有风向标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2023年北大校本部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112人,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增加,但1.33%的增幅弱于2022年考研3.85%的增幅。
2021年是研究生扩招的重要节点。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一些名校都是从2021年考研开始新阶段的扩招。比如,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为4100人,2021年大幅增至4700人,2022年和2023年招生计划维持在4800人;复旦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为6400人,2021年大幅增至7500人,2022年和2023年招生计划维持在7500人。
北大扩招主要是因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今年新增招生。两个学院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今年招收工程硕士,分为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两个方向,硕士生第一年在校学习,后两年在企业实践。
今年很多高校新增了招生学科专业,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了6个招生领域,该校整体招生计划相应比上年增长1.62%。
作为一所“双非”高校,广州大学今年新增10个一级学科和3个二级学科招生,只取消了1个一级学科招生。这让广州大学招生计划达到3300人,已经接近985高校招生规模。2022年考研,有20006人报考广州大学,但只有2922人被录取。
厦门理工学院2023年拟计划招生710人,比上年增长11.1%。这所地方高校招收研究生的学位点共12个,其中8个硕士点为今年首次招生。
除了北大,还有一些名牌大学2023年考研扩招。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增加500人,湖南大学增加3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加200人,中南大学增加140人,吉林大学增加40人,天津大学增加20人。
有扩招也有缩招
2023年在学校整体招生计划方面,中山大学招生计划7600人,比上年减少600人;华中科技大学招生计划7300人,比上年减少300人。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中山大学缩招的重要原因,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缩招。其中,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和药学院(深圳)甚至没有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不独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今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也缩招40人。其中,数学科学学院的应用统计硕士、法学院的法律硕士没有招生。
一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也要先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但这部分目标人群考试通过率较低。”
在分学科招生计划方面,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部分高校文科招生计划减少。比如,北京大学的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计划减少,清华大学的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院的统招招生计划减少,华中科技大学的经济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招生计划减少,中山大学的外国语学院、国际翻译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招生计划减少。
文都教育考研英语讲师何凯文认为,文科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会导致文科生考研压力陡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内对于人才和学历的这种‘高消费’,在文理科人才培养不均衡、不合理时,招生政策会进行相应调控。另一方面就是整个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渴求,也导致理工科人才会更为紧缺一些。”
“逆向考研”新现象
考研竞争日趋激烈,考生流向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逆向考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选择。
所谓“逆向考研”,是指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把报考目标投向非“双一流”(俗称“双非”)的普通院校。
为什么会出现“逆向考研”?
首先,名牌大学竞争过于激烈,报考人数增长已严重放缓,更多考生涌入一般高校。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604人,增长率只有4.39%。相比之下,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966人,不仅报名人数超过中国人民大学,增长率还高达41.7%。
公开信息显示,长江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超过50%。
其次,以往需要调剂才能招满的一般高校,如今已经不愁生源,热门专业甚至只录取第一志愿。这导致考生无法兼顾,即报考名校落第后,还可以通过调剂进入一般高校。
兰州理工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考生报考越来越理性,一志愿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调剂名额越来越少,难度也越来越大,一志愿报考录取概率最大。”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长,‘考研’热度不断加强,成功‘上岸’难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调剂成功的难度更是几何级数的增长。某种角度上来说,选择可能真的要比努力更为重要。”河北经贸大学研招办主任李伟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选考“双非”事实上给了研究生报考一个改变的机会,也给不同高校一个改变的机会,让更多的高校能够有机会获得多样性的生源,能够让自身发展有更多机会。
在北京建筑大学录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有128名学生来自“双一流”高校,占录取总数的10.5%。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北京建筑大学的“王牌专业”——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录取线比上年高出了60分。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研招办主任李昕介绍,如今,很多“双非”高校都在走“专而特、专而精、专而优”的路线,跟名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更具竞争力。同时,“双非”学校硕士生比例远超过博士生,导师对于硕士生的培养会更深入、细致。
(作者:王峰,韩甜 编辑:周上祺)
(责任编辑:热点)
-
11月LPR持稳 专家:未来5年期报价或降15基点中新经纬11月21日电 央行网站21日公布11月LPR报价,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央行公告称,2022年11月21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 ...[详细]
-
1 月 30 日消息,近期视频网站会员服务在网上引起了不少争议。不久前,爱奇艺 App 限制用户进行投屏和 HDMI 视频传输引起用户不满,还遭到了上海市消保委点名批评。优酷也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因为更改 ...[详细]
-
抓住消费胜负手还看白酒?张坤萧楠刘彦春等“五大金刚”持仓透玄机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多处景区重现热闹的烟火气,消费复苏已经成为2023年的关键词之一。作为长坡厚雪的赛道之一,消费板块自去年11月份以来已经积累了 ...[详细]
-
光远新材IPO: 主营收入依赖中低端产品 关联公司担保贷款“输血”
光远新材正在履行的融资租赁合同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截至2022年3月31日)光远新材分产品营收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单位 万元)深交所官网近日发布的信息显示,因IPO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河南光远 ...[详细]
-
e公司讯,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提问表示,子公司湖南三金产品玉叶解毒颗粒,抗病毒,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感冒咳嗽,咽喉炎,口干,咽喉肿痛等,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详细]
-
中华保险旗下财险公司迎来人事调整。1月30日,银保监会网站披露的任职资格批复显示,核准高兴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出生于1965年的高兴华,目前为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 ...[详细]
-
最新出炉!这161人跻身“百亿俱乐部”,黑马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激增超10倍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随着基金2022年四季报完成披露,再加上一些明星基金增聘基金经理,最新一批百亿基金经理的名单已出炉。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1月28日, ...[详细]
-
1月28日,是春节后首个工作日,人们早早伴着明媚的冬日阳光出门,开启一年的工作。图为昨日8时许跨省开工的人们乘坐从河北三河驶往郎家园的京津冀定制大巴车。摄影/本报记者 黑建军 ...[详细]
-
央行:8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82亿元
2022年8月抵押补充贷款开展情况2022年8月,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净归还抵押补充贷款282亿元。期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25399亿元。 ...[详细]
-
世界首富决心要把美妆代购“扫地出门”!涨价来了,还能“包治百病”吗?
奢侈品销售更是一片火爆景象大年初七南京德基广场香奈儿店铺门口不过奢侈品界的大佬LVMH集团最近发话了!LVMH集团决心把所有美妆代购“扫地出门”过去一年来,LVMH在股市上的表现不俗,LVMH集团老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