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后情绪分化,年末债市怎么走?
经历了过去一周的大跌急跌,本周债券市场暂趋于稳定,后情化年但出于对年末流动性的绪分担忧,叠加对明年经济复苏的末债预期,收益率并未出现明显下行,市走市场观望情绪仍重。大跌截至11月23日收盘,后情化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845%。绪分
国内券商、末债基金减持债券后,市走债市技术面抛压可控。大跌最新数据显示,后情化年外国投资者在10月连续9个月削减了对亚洲本币金融机构的绪分敞口,其中,末债外资在10月净卖出34亿美元的市走人民币债券,11月有小幅资金净流入。
究竟债市后续何去何从?这将对近期备受“破净潮”困扰的银行理财以及债基意味着什么?国际资金未来是否继续流入人民币债券?
内外资大幅减持暂告段落
10月和11月,债市经历了外资和内资的大幅降仓。就目前而言,大幅抛压暂时缓和。
巴克莱宏观、外汇策略师张蒙告诉记者,10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亚洲固定收益资产共计减少76亿美元。净流出靠前的为中国34亿美元,其次是马来西亚24亿美元、印尼11亿美元、泰国7亿美元和印度3亿美元。这是外资连续9个月净流出中国市场。这与美联储加息导致资金流出新兴市场、人民币贬值、中美利差倒挂幅度加深都息息相关。
“我们认为继续扩大抛售步伐的门槛很高,预计11月将出现少量资金流入,反映出全球债券收益率下行和活跃投资者敞口减少。我们预计,对中国债券的买入需求将保持疲弱,之后才会恢复温和的资金流入,而韩国债券的外国投资者需求将在年底前都保持低迷。”张蒙称。
不过,每日数据显示,11月迄今(截至上周),国际资金净流入中国债市,尽管当时中国债市遭遇大幅抛售,这主要是由于国内机构的降仓主导。
某欧洲外资行新兴市场交易主管近期对记者表示,尽管利差导致此前很多外资降低人民币债券仓位,“但是我对中国国债并不是太悲观,因为很多全球央行都可能会继续买入中国国债,这更多是出于资金再平衡(rebalancing)的需求,富时罗素WGBI指数纳入中国债券也会在每一个季度吸引一定量的被动资金流入。”况且经历了降仓,10月外国投资者持有的中国国债在整体市场的占比仍保持在9.4%。
到了11月,反而是国内机构对债市的抛压更大。某股份行下属理财子公司投研团队负责人对记者表示,10年期国债和国开债在11月初放量,很明显是获利盘出走的迹象。
国内资金的抛售始于上周一。流动性趋紧推动同业存单利率快速上行,同时触发货币市场基金大规模赎回,进一步加剧同业存单上行压力。叠加地产和疫情政策调整,债券利率整体上行,并触发负反馈机制,国债收益率跳升近20BP。
第一财经此前就报道,数据显示,11月14日,基金是当日债市的最大卖家,合计卖出575亿元。各个期限、各个品种都是净卖出,无差别卖出的现象印证了债基有赎回。基金卖出最多的期限是7~10年期的品种,这说明货基在压降产品久期;同日,券商机构行为有差异,券商卖出3年期以上债券430亿元,但买入约200亿元3年期以内的债券;券商则是卖长债、买短债,即降低组合久期,同时降低了杠杆;根据数据,当日理财主要是卖出了40多亿元3~5年期利率债。
大跌后情绪依旧分化
11月以来,债券市场的调整幅度之大、速度之快,让人甚至想起2016年底的债灾。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2.65%快速上行到2.9%附近,十年期国开债活跃券从2.77%上行到3%附近,一年期存单从2%上行到2.6%左右,机构青睐的二级资本债更是成为重灾区,上行幅度超过60BP。
尽管目前市场企稳,但各界对于中期债市的前景并不乐观。
“由于获利了结盘、抛售盘已经基本降仓完毕,11月预计债市可以维持区间震荡的格局,预计10年国债收益率会在2.7%~2.8%。”上述人士提及。但风险仍然存在,比如在利好政策下风险偏好回升、流动性阶段性收敛等。总体来看,年末资金利率的中枢易上难下,资金波动性增加,市场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
多数机构预计,即使年底债市维持震荡格局,但明年如果经济企稳回升的预期进一步强化,“债熊”的概率不小。
上投摩根基金锦程养老FOF系列基金经理杜习杰日前对记者表示。目前低配久期,对债市的前景仍持相对保守的立场。
瑞银证券中国利率策略分析师夏愔愔近期对记者提及,2023年上半年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触及3.25%,但到年末可能温和降至3%附近。
该机构预计,随着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动能出现实质性反弹(瑞银预计明年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或将反弹至6.7%),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进一步上升,高点或触及3.25%。然而明年下半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通胀下行,信贷脉冲转负,以及发达国家债券收益率下降(瑞银预计2023年末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65%),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将回吐上半年的升幅,到明年年底降至2.9%。
“投资者在当前收益率面临上行风险时应缩短久期,并且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在收益率超过3.1%时对于长期投资者来说将能提供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比,故届时可考虑建立仓位。我们预计国债收益率曲线在进一步上升过程中或继续小幅变平,在收益率见顶后曲线会再度增陡。”夏愔愔称。
不过,如果全球经济更大幅度放缓,央行仍可能下调政策利率,D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回落至1.4%左右,这意味着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降至2.5%以下;如果全球和国内经济增长好于基准情形,国内政策宽松可能会退出,DR007可能会更快地升至2.0%,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升至3.3%以上。
理财“绝对收益”遭挑战
一旦债市陷入持续,相比起见惯了波动的公募基金而言,以绝对收益为主的理财子公司无疑将面临挑战。
理财客的风险偏好普遍较低,更希望获得的是类似存款的稳定收益。主流观点认为,此次净值大幅波动必然会影响理财产品的销售。
“至于从理财产品撤出的资金会不会进入股市,这很难说,毕竟股民这些年确实没有从股市获得良好的回报。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让投资者厌恶,这只会让投资者选择波动性更小的货币产品或类货币产品。”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
据记者获悉,目前理财子公司内部也在进行各种“债熊”情景的推算。例如,基于对2017年债基的规模和收益表现分析,可以得出三点结论:其一,2016年四季度债市转熊,短债基金、二级债基、中长期债基和被动指数债基的季度收益都转负。说明如果债市转入大熊市,固收类产品收益转负无可避免;其二,2017年1月~3月,尽管债市处于熊市,但货基、债基产品均获得了绝对的正收益。启示是债券熊市下,固定收益产品仍有望获得正收益,只要债市不是急跌;其三,从2016年四季度到2017年四季度,货基产品收益为4.44%,短债基金为2.28%,中长期纯债基为0.35%,被动指数债基为-3.57%,这说明在债券熊市中压缩组合久期至关重要,被动指数基金因为产品定位难以改变组合久期,所以在债市转熊后收益最低。
(责任编辑:休闲)
-
□金灿近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人民法院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新闻发布会。作为“人民法院护航新时代”系列发布会的首场,发布会邀请了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郃中林、民三庭副庭长 ...[详细]
-
和美国唱反调!印度将继续“捡漏”廉价俄油 建立卢比-卢布贸易机制
财联社 卞纯财联社5月26日讯编辑 卞纯)一位知情的印度政府高级官员周三对媒体表示,印度将继续从俄罗斯购买“廉价石油”,但尚未敲定折扣条款。“我们将从俄罗斯购买廉价石油。”这位政府官员周三对记者表示。 ...[详细]
-
新浪科技讯 5月26日上午消息,在2022数博会开幕式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以视频的形式发表演讲。杨杰指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类社会掀起新一轮“数据浪潮”。随着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普及,新一轮数 ...[详细]
-
抢抓窗口期!政策信号频现:大基建板块持续活跃 一文看懂领涨逻辑
入口提示:-行情-决策商城免责声明:本文不代表新浪财经的观点文/朋朋笔记稳增长的实质就是稳基建。因为在逆周期调节的工具箱中,基建投资可能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抓手。因此,最近的基建产业链成为了A股最耀眼的主 ...[详细]
-
中新网北京9月1日电 记者 陈杭 杜燕)2022年服贸会于8月31日晚开幕,9月1日举办了论坛会议和推介洽谈活动49场。网上预约购票累计超过14万张。各类活动亮点纷呈,成果丰硕。这是记者1日从服贸会执 ...[详细]
-
热搜第一!人教社回应“小学教材插画难看”:已着手重绘,改进画风!教育部教材局已介入调查
热搜第一!人教社回应“小学教材插画难看”:已着手重绘,改进画风!教育部教材局已介入调查近日,有关“人教版数学教材”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部分网友表示插画人物眼神奇怪、毫无美感,对比其他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 ...[详细]
-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5日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警告称,拜登的言论导致美国“更有可能”卷入一场核战争。特朗普 图源:人民视觉“即便在我最疯狂的想象中,我也从来没有想过美国会卷入一场核战争。然而。现在,由 ...[详细]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魏倩)5月26日,陆金所控股NYSE:LU)公布2022财年第一季度业绩。一季度,陆金所控股实现总收入173.16亿元,同比增长13.5%;净利润52.9亿元,同比增长6.5% ...[详细]
-
韩国总统尹锡悦线上会见特斯拉CEO马斯克 呼吁特斯拉对韩国进行投资
财联社11月23日电,韩国总统尹锡悦23日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以视频方式会面,并呼吁特斯拉对韩国进行投资。马斯克表示,他将韩国当作首选投资地之一,将综合考虑亚洲地区候选国家的人力资源、技术水平、 ...[详细]
-
证券时报e公司讯,深圳市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若干措施:加大电子哨兵布设力度。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单位原则上全部安装电子哨兵。各区鼓励写字楼、工业园区等工作场所按照防疫要求升级改造“电子哨兵+闸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