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服务 金融机构的新课题
来源:北京商报
目前,新市新课我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民服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融机成为新市民,新市新课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已成为金融机构新的民服“课题”。
11月22日,融机在2022年论坛“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新市新课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主题论坛上,民服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表示,融机新市民金融需求呈现很大差异,新市新课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细分客户、民服细分市场,融机提升服务精准性。新市新课
多位银行、民服保险机构等与会嘉宾也就如何精准把握新市民需求、融机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等议题一一做出了分析展望。
细分市场提升新市民服务精准性
2022年3月,银保监会、央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印发后,各地细化了具体落地措施,金融机构积极推出专属产品,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要看到金融服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
“新市民群体的广泛性、差异性决定了金融服务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精准性,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肖远企指出,要善于创造新市民金融需求。同时,增加金融供给也能发挥“良币驱逐劣币”效应,使不规范甚至具有欺骗性质的“伪金融产品”越来越少,直至退出市场。
对于如何精准满足新市民金融需求,肖远企认为,新市民金融需求呈现很大差异。城市创业人员、新就业白领和快递服务、建筑工人、家政安保等人群的金融需求不尽相同,同一群体在不同城市的需求也很不一样。
“金融机构要进一步细分客户、细分市场,提升服务精准性。”肖远企强调称,新市民流动性强,金融机构要不断优化账户开立、工资发放以及征信查询等标准化基础金融服务,确保在不同城市之间的一致性、均等性和互认性。同时还要提供特色化金融产品,例如,针对创业人员的担保贷款、针对快递和建筑工人等灵活就业人员的各种保险产品等,这些都需要有足够个性化的设计和安排。
熨平周期波动对新市民带来的影响
“新市民”是原籍不在当地,因工作或上学等各种原因来到一个城市的各种群体的集合统称,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和收入受经济周期、所从事工作性质、甚至气候等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存在更大波动和弹性。
对此,肖远企认为,金融机构可以发挥优势,帮助新市民做好财务规划和财富管理。特别是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平滑这种波动对其个人和家庭金融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金融产品在波动曲线的不同时点上最好能灵活调整,与新市民就业和收入弹性较大这一特点相匹配相适应,要努力避免因财务接续可能中断和财务脆弱而使金融健康遭受损害。另外,金融部门也要帮助新市民做好金融健康管理,避免过度负债过度杠杆,拒绝高息诱惑高息陷阱。”肖远企如是说道。
作为金融行业的主体,银行、保险机构在扶持新市民的过程中也应率先发力。正如副行长张毅所言,助力新市民融入城镇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金融、民政、教育、医疗等行业齐心协力,共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好前瞻性统筹协调和规划。
董事长霍学文表示,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是践行金融为民、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良性善治的金融可以成为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有效动能,为新市民谋求新发展的根本诉求提供助力和保障。
加大金融创新和资金倾斜力度
受限于资产不足或是就业方式灵活度不足等多重因素,新市民并不属于传统金融机构眼中的“优质客群”,但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不能把服务好新市民看作一种负担。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多家银行针对新市民中人数较多的毕业大学生、创业人员、农民工和快递员作为重点服务群体率先发力,从信用卡、支付结算、资金需求等多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多家保险公司通过设置新市民服务窗口,配备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服务专员,提升基础保险服务的便利性和可得性,为新市民提供“一揽子”“一站式”高质量保险服务。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挖掘新市民金融业务一方面能够为银行拓展新客群,对银行信用卡开发新产品与新功能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够将新市民信用卡业务与贷款、理财等各类需求连接起来,为丰富银行生态打下优良根基。
对于下一步在新市民金融服务方面的规划,张毅指出,应做好分层分类经营。对于超大、特大及大城市,重点关注互联网、建筑业、制造业等领域,聚焦就业创业、租赁住房等金融服务;对于中小城市,侧重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紧扣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金融需求,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祁祥建议,保险公司可以尝试开发“新市民综合保障保险”,涵盖家财险、人身意外险、第三者责任险等险种,由新市民自己组合搭配,以获得尽可能全面的保险保障服务。
“3亿左右的新市民群体是消费金融重要服务对象。”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应充分应用金融科技理念和手段,通过获取多方数据和信息等方式对新市民进行精准画像,创新对新市民的信用评价方式,针对新市民就业、创业、消费等不同阶段的需求,推出期限灵活、额度和费率适中的产品。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毅: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助力新市民融入城镇生活
张毅认为,新市民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需求多样,打破地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集中整合新市民社保、医保、消费、信贷、住房等信息,绘制更为立体的数据画像,用于积累信用记录,实现信用增值,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坚实的数据基础。
金融机构要因地施策,分类指导。通过分层分类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助力新市民融入城镇,既要做好资金融通、产品服务这些物质层面的支持,也要关注他们在精神层面与城镇生活的互动和融合。金融机构要通过丰富的服务渠道,做好政策传导和服务宣传,帮助新市民加强身份认同,加快新老市民的阶段性过渡。
北京农商银行党委书记付东升:
要瞄准保市场主体和稳就业的“痛点”
北京中小企业贡献全市60%以上的就业机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中小微企业对于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付东升介绍称,北京农商银行积极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打出普惠金融服务的组合拳,借助人民银行创信融平台和北京银保监局金融专网,实现“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付东升表示,在北京,文创、科创以及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等,这些都是新市民创业就业的重点领域和行业,也是北京农商银行重点发力的对象,创业担保贷、餐饮贷、“农商e链通”等一系列产品应运而生。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祁祥:
增强新市民家庭抵御财产损失的风险能力
如果保险行业能为新市民提供财产、生命、健康、责任等各方面基本保障服务,对新市民群体收入的获取和财富的积累,增强新市民群体的融入感、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孙祁祥表示,新市民与“老市民”所面临的风险具有一定共性,但也存在许多特性,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在充分调研新市民群体风险特征和保险需求的基础上,努力为新市民群体提供适销对路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孙祁祥强调,保险公司还可以尝试开发“新市民综合保障保险”,涵盖家财险、人身意外险、第三者责任险等险种,由新市民自己组合搭配,以获得尽可能全面的保险保障服务。
做好新市民群体风险保障工作,还需要保险行业“内外兼修”。“内”是指行业注重高质量发展,通过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AI等先进科技手段来赋能保险产品的设计、定价、展业、营销、理赔、售后等保险服务的各个环节,提高保险服务效率。“外”是指做好与社会保险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的衔接。
(责任编辑:时尚)
-
来源:北京商报今年以来,日元的贬值幅度超乎预期,不仅创出24年的新低,而且成为最为疲弱的发达经济体货币。但与此同时,微软、索尼和任天堂三方,在日本市场上也正上演着一场相互“死磕”的价格战——明知日元的 ...[详细]
-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倪浩】前10个月,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小麦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而同期,作为中国过往的进口大户,美国出口中国的小麦出现暴跌,只剩下去年的零头。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业内分析 ...[详细]
-
证券时报记者 刘敬元11月19日,中国外贸信托正式发布《中国家族信托可持续发展报告》下称“报告”)。该报告总结了我国家族信托十年的发展历程,从客群及需求、信托金融服务及行业发展、海外经验等多个维度梳理 ...[详细]
-
上海到2025年培育50家以上具备生物医药研发、销售、结算等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到2025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 ...[详细]
-
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二级巡视员胡翔2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通过视频会商、调度和培训等多种方式,部署调度各地尽快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的落实落地,目前各地正在有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世界杯到底对A股有什么影响?回顾过去二十年的五次世界杯期间,A股表现并未明显受到世界杯影响,依然维系着自身运行逻辑。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 ...[详细]
-
北京商报记者 王维祎失去了“水果第一股”标签的百果园,仍在资本圈中反复徘徊着。近日,百果园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今年5月提交的上市申请材料已失效。回看百果园的上市历程,几经波折。与此同时,百果 ...[详细]
-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部分新势力尾款减免属实,小鹏最高减2万元,问界减8000元。11月18日晚上,上海闵行一热门商圈人潮汹涌,入口甚至需要排队验码才能进入,而位于入口处的华为店内的新车却鲜有人驻足观看。 ...[详细]
-
深交所总经理沙雁:以实施新一轮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行动计划为主线 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中证讯记者黄灵灵)11月22日,深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沙雁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仍将是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详细]
-
转自:中国网财经中国网财经11月21日讯 德信中国近期发布公告称,对旗下唯一存续美元债“2022年12月到期9.95%优先票据”进行交换要约。据悉,除该笔美元债外,德信中国境外再无其余存续债务。德信中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