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情与雅韵 ——刘红琴人物绘画小议
刘红琴 女,祖籍河南,雅韵议定居北京。刘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琴人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物绘中国水墨画院特聘画家,闲情先后师从袁武和陈钰铭老师。雅韵议现为“水墨家园”创作室画家。刘红
参展及获奖:
2016年作品《永远的记忆》获建党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入会资格作品)
2016年作品《格桑》获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入会资格作品)
2017年作品《归来的喜悦》获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入会资格作品)
2017年作品《洁白的玉兰花》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入会资格作品)
2017年作品《太阳伞》(系列2)获得“写意中国·大美辽宁——第二届中国画水墨大展”优秀奖。(入会资格作品)
2016年作品《太阳伞》入选“吉祥草原,丹青鹿城”2016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6年作品《追梦》(合作)入选首届“写意·苏州”(人物篇)中国画双年展。
2017年作品《念奴娇·修姱人物》入选201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当代中国画的创作生态与时代走向。
2017年作品《诗与远方》入选乡风墨韵·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诗与远方》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女画家协会、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女性与时代——百年中国女性艺术大展特展”。
2017年作品《闲情,诗韵》入选尚意·2017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
近些年常游弋于各种画展与艺术研讨会,其中多因“中国画的体格与种姓”问题,大家争论不休,而作为在“中学为体”、“以西润中”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对于中国画的审美观念与尺度是存在着双重性的。我时常在思考,中国画的创作该怎样去扎根传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当下我们的中国画创作该如何做到既坚持中国画的文化种姓,又能实现中国画的体格转型?这些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画创作者的时代使命,刘红琴的绘画也正在践行着这个使命。
当代中国的画坛颇有才情的女性画家可谓是异军突起,他们很多人在生活中发现了自我,在创作中以女性对女性的视角,抒发着对人性的关爱,对人生的思虑,谱写着玉台画史的新篇章,刘红琴便是颇有成就的一位。刘红琴的绘画题材大都是以女性人物绘画为主,从整体上来看,画面呈现出的是一种清丽的风格:清新、淡雅,恰如江南三月,薄雾弥江,妩媚窈窕,秀雅有味。画面的色彩也基于恬淡与内敛,是一种“和谐”、“纯净”的审美样式。在人物塑造方面既有中国传统审美的意味,亦有西方造型的痕迹。为了能更好的认识刘红琴的绘画艺术,我们大体可以把她的绘画分为:“闲情诗韵”、“易安词韵”、“戏韵丹青”等三个部分。
“闲情诗韵”其实是取自刘红琴参加国展的一幅作品《闲情·诗韵》的主题,这幅作品主体描绘的是蓝天与白云映衬下的五位现代丽人,她们时尚靓丽,闲适恬淡,围坐在花团锦簇的方桌旁,姿态各异:或是在交流、或是在聆听、或是在思索,富有诗意。同类作品还有《诗与远方》、《高脚杯》、《归来的喜悦》、《太阳伞》等,这些作品画面中皆透露着一种当代女性的知性、从容、教养与自信,反映出当代女性的优雅与对生活的热情。这些作品在空间的表现上注重构成美,背景解构了时空的,创造出平面造型及多维度的美感,色彩的处理也有极强的主观因素,也不时客观真实的再现,追求色阶和纯度的微妙变化,墨色薄透灵动、色彩清纯典雅,强化高雅和灰度的平衡关系,营造出自己的色彩理念,释放独到的曼妙情怀。从这些大型创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文化的巧妙融合,奠定了刘红琴中国画创作的主要基调与风格。从中我们也可以解读到画家追求唯美、热爱生活的理想主义态度。
“易安词韵”是我对刘红琴类似《秦淮八艳系列》等古装仕女题材作品的一种归纳。我们都知道易安居士李清照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后代诗歌的影响极为深远。而刘红琴的作品《秦淮八艳系列》,确是深得易安词艺术风格的神髓。她画面中色彩柔和素雅,背景点缀以新化古,多有新古典意味,而其中的奇女子秀外慧中,神态温婉含蓄,清瘦委婉中略有柔丽感伤,也有女性的灵秀与精致。再加入古典诗词的映衬,这种生动雅致不正是"易安词"神韵带给她的熏陶吗?同时也反映出画家的人文态度。
“戏韵丹青”是对刘红琴蕴含中国戏曲元素作品的统称。刘红琴戏画小品中的人物,只画青衣和花旦,但是画面中没有舞台场景,没有戏文,也没有华丽的戏服,有的只是几缕戏曲的元素点缀,有的只是戏中人一样的情态,有的只是一种朦胧的意境。戏曲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皆是艺术高度提炼的结果,已是美不可方物,再看刘红琴戏画中的人物,或对镜贴花,或执扇倚栏,或低头沉思……是对舞台人物情态的再造,而这恰恰是画家艺术创作高级的一面,而且画家在利用画面在进行着舞台与现实情景的呼唤。也让我想到了一首诗:“初看不解戏中意,再看已是戏中人。如今又见戏中景,再见已是戏中人。”不知不觉画面的情境确是打动了我这个观者,情不自禁的又想起了另外一首诗:“人生可悲皆可笑,浓妆淡抹谁人知。曲终场散人无影,只留一曲唱衷肠。”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总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心灵体验。
刘红琴的绘画是画家出自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的思考与表达,她在部分创作中也试图着尝试化解旧的中国画语言体系与新的表现内容的矛盾,这些也是我们当下许多从业者需要学习的。祝愿刘红琴在中国画坛散发持久的魅力与芬芳!(文/刘子默)
(转自:商务观察)
(责任编辑:焦点)
- 午评:三大指数早盘集体调整 电池概念股全线拉升
- 上海警方破获一起涉疫团购诈骗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俄经“北溪”天然气管道对欧洲国家的输气量将降至每昼夜6700多万立方米
- 多地复工复产拉动5月工业生产由降转增 稳产达产仍需加力
- 首批129只基金、7款保险产品入围!券商如何突围个人养老金代销江湖?
- 券商股尾盘“炸板”!A股光大证券稳守“一字涨停”,信心来自于新董事长?
- 明日起途经昌平封管控区35条公交线路恢复运营
- 中银证券回应爆雷传闻:网络言论不实,目前经营管理一切正常
- 专家:白酒产业当务之急是开发年轻人群体
- 对半分,两国领土争端解决
- 以岭药业:向全体股东赠送连花清咽抑菌喷剂等健康产品
- 全方位 新体验|格力地产“消费季”持续加码
- 特色农业贷 助力农业特色发展
- 北京两家医学检验实验室被吊销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