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集采常态化 推动药企加速创新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张敏
7月13日,药品备受关注的集采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药品集采)公布拟中选结果。笔者注意到,常态与以往批次不同,化推今年的动药药品集采有两个显著特点:
其一是整体降价相对温和。本次集采中选药品平均降价48%,企加而比较来看,速创第五批平均降价56%、药品第四批降价52%。集采出现这一情况的常态原因是,当下地方集采和国家集采同步推进,化推本次国家集采的动药部分品种已经纳入地方集采,价格水平已经下降;此外,企加经过多轮集采,速创企业竞争更加理性。药品
其二是供应更加多元,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此次总计295家企业的488个产品参与投标,217家企业的327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投标企业中选比例为73%,平均每个药品品种有5.4家企业中选。第七次国家药品集采还首次引入“备供企业”机制,实现一省“双供”,防止出现部分企业恶意报价、凭借低价中标后又断供的现象。
与以往批次“剧情”相似的是,集采的“鞭子”效应再次显现:竞争力较差的药品,其价格厮杀依然激烈。例如,胃酸药物奥美拉唑注射剂被业界称为集采“卷王”,此次有20余家企业拿到“入场资格”,最终入围企业数只有10家,哈尔滨三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标价为0.694元/瓶;抗感染类药物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有17家过评,最终中选企业仅有10家;流感特效药奥司他韦胶囊的最终中选企业为10家,最低报价为0.99元/片。
对此,有企业人士表示,从报价来看,“利润空间已经大大压缩”。
在笔者看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层面集采常态化进行,集采的“鞭子”效应将更加明显:不合理的药品价格水分将被挤出。如果企业没有充分准备,完善产品管线、储备优势产品,掉队是迟早的事情。
在国家鼓励创新的大背景下,我国医药创新步入快车道,医药研发投入、在研新药数量、获批创新产品呈现逐年快速递增态势。其中,2021年我国创新药和器械获批上市数量创新高,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
集采将促使创新药物的医保支付空间大大提升,鞭策企业更加重视“首仿”药品及新药研发,不断丰富产品管线和储备重磅产品。如此,企业会更有内生增长力。
(责任编辑:探索)
- 网民反映方舱医院环境比较差?这场发布会对此进行了回应
- 突然崩盘!2300亿巨头破产,黑客盗走70亿资金?美国大裁员,芯片龙头也扛不住?欧洲大国上调疫情警报
- 广发期货:高举伟大旗帜 奋力谱写期货业建设新篇章
- “豫酒老大”宋河酒业陷破产危机:或有大资本进入,“内外夹击”前景迷离
- 骁龙8 Gen2小屏旗舰来了!小米13真机机模曝光:确认直边造型
- 萃华珠宝两位个人客户半年蹊跷“买金”5.35亿 陈思伟掌舵推逾6亿关联收购展资本腾挪术
- 清洁小家电利润缩水:科沃斯、石头科技利润均下滑 费用上升吞噬利润
- 核酸采样管半年赚超4000万,00后当上大股东的达科为: 年年分红还要“圈钱”?
- 李亚华:建议农商银行实行差异化的资本充足率考核政策
- 防疫二十条,为何这样调?
- 两场重磅峰会将相继在亚洲召开 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
- 外媒:日本人口急剧萎缩引担忧
- 空港股份被处罚预告,股民索赔可期
- 防疫二十条,为何这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