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受害人可留存电话录音、短信等作为家暴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今天(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最高作为证据发布《关于办理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法受规定》。
证据是害人话录人身安全保护令司法实践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反家庭暴力法规定,可留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的存电案件,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出警记录、音短告诫书、家暴伤情鉴定意见等证据,最高作为证据认定家庭暴力事实。法受但是害人话录,实践中,可留大多数当事人无法提供上述证据,存电导致其申请因“证据不足”而被驳回,音短限制了人身安全保护令作用的家暴发挥。
司法解释根据家庭暴力发生特点,最高作为证据总结实践经验,列举十种证据形式,明确指导审判实践,为家庭暴力受害人留存、收集证据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引。
比较常见的如双方当事人陈述,被申请人曾出具的悔过书或者保证书,双方之间的电话录音、短信,医疗机构的诊疗记录,妇联组织等收到反映或者求助的记录等。家庭暴力受害人在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现实危险时,就可以有意识地留存、收集上述证据,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时向人民法院提交。
此外,针对实践中证明标准把握不准的问题,司法解释还明确,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证明标准为“较大可能性”即可,不需要达到“高度可能性”,从而降低了申请人的举证难度。同时还进一步重申了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取证的规定。从证据的获取、提供、认定等各环节为家庭暴力受害人减少举证障碍,为家庭暴力受害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制度支撑。
家庭暴力受害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未成年人,司法解释根据家庭暴力的私密性特点,在证据形式上,将未成年子女提供的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证言纳入家庭暴力证据范畴。这样有助于及时认定并制止家庭暴力行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
实践中,被申请人对自己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往往提出各种辩解。以对方“有错在先”为由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借口,甚至借机通过暴力的方式控制对方,是比较常见的情形之一。最高法相关负责人强调,任何理由都不是实施家庭暴力的借口。那种认为家庭暴力“情有可原”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为了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加大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保护力度,司法解释明确规定,被申请人认可存在家庭暴力行为,但辩称申请人有过错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甚至有可能构成犯罪,要坚决予以抵制和打击。同时,最高法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果一方存在出轨等过错的,其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规定,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考虑照顾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再比如,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一条的规定,如果一方存在与他人同居等重大过错的,还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总台央视记者 张赛 李明)
(责任编辑:时尚)
- 机器人透出“中国智造”的技术奋进
- 重磅!上海重振经济50条措施来了!取消企业复工复产白名单制、购买纯电动车补贴1万元
- 泽连斯基:反对任何乌克兰加入欧盟的替代方案
- 无人零售经营商友宝在线递表港交所,2021年亏损1.88亿元
- 人工智能商业应用如何了?李彦宏:自动驾驶领域进展最明显
- 茅台集团:不断深化i茅台app等“智慧茅台”项目建设
- 遭清理门户 茅台系贴牌酒“钱路迷茫”
- 得州校园枪击案仅过三天,芝加哥枪声再起!惨剧阴影未散,美国“拥枪盛会”竟如期开张……
- 国务院督导组赴经济大省联合办公,激发微观主体活力
- 近50架俄乌直升机损毁 乌克兰天空成直升机死亡陷阱?
- 中俄实施联合空中巡航 歼16与俄战机同框照首次公布
- 首批两单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项目正式申报
- 市场监管局:充电宝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率达25%,不合格充电宝存在漏电起火等隐患
- “一场大风暴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