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警惕!银保监会: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所谓回款渠道
中新经纬6月14日电 银保监会网站14日消息,提高近期,警惕监银保监会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银保发布带有“银保监会认证”“中国银保监会”等不实信息内容,设立并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名义实施诈骗。或授上述诈骗行为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权设损害监管机构声誉,款渠造成了恶劣的提高影响。为此,警惕监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2年第4期风险提示,银保提示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警惕,设立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或授如发现此类涉嫌诈骗犯罪线索,权设应立即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报案或反映。款渠
一、提高中国银保监会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所谓回款渠道,一旦发现此类情况,请立即报案或反映
银保监会表示,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官方回款”“清退回款”等渠道。中国银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法依规对全国银行业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维护银行业保险业合法、稳健运行。各银保监局作为中国银保监会的派出机构,在中国银保监会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能。
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监管机构职责,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若有以“中国银保监会”“银保监会认证”等名义,或自称中国银保监会、某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联系消费者,假借监管权威要求转账、汇款、交费等行为,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向中国银保监会或当地银保监局反映,中国银保监会及各银保监局联系电话可通过官网www.cbirc.gov.cn查询,相关情况也可通过拨打12378热线反映。
二、中国银保监会多次提醒消费者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警惕套取信息、转账、收费等行为,通过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
据介绍,不法分子常常以“官方回款”“清退回款”名义欺骗群众,编造“成功案例”,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挽回损失等心理,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消费者要谨防“回款”类诈骗侵害。
银保监会多次发布过有关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警惕被不法分子套取银行卡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小心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收费、充值要求,防范连环诈骗套路;对不明来源的“小道消息”“内部消息”以及网站信息、微信群信息等网络平台传播的非官方发布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避免误入骗局,受到“回款”类等各种诈骗手段的侵害。
银保监会提示称,类似的诈骗手法有针对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的“回款”诈骗、“官方回款”诈骗以及“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解债上岸”“代理退保”“白条代偿”“银行直存”等,均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投资、理性借贷观念,通过依法取得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请立即向公安机关、相关部门报案或反映。
(责任编辑:时尚)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东莞新能源产业开启竞速跑
- 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超14万亿元
- 广州越秀区:发现2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系外省返穗
- 葛兰素史克完成收购肺炎球菌疫苗商Affinivax
- 360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钟力:安全是数字时代的底座 是一切正常运转的基础
- 国家卫健委等17部门:完善生育保险等相关社会保险制度
- “国家队”或再次助力龙湖碧桂园等民营房企融资,今日多只地产股涨超10%
- 大自然药业H1营收同比下降0.4% 净利润同比下降75.8%
- 11月22日复盘:市场现大行情底部信号 工程建设获主力资金青睐
- 北京一高层住宅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被烧毁 物业单位和车主均被罚
- 降低纽交所退市风险,百胜中国申请香港为主要上市地
- 阅文集团2022上半年营收净利同降,CEO程武:将系统提升IP改编成功率
- 方大特钢:钢铁工人变废为宝 自造上百件“钢铁侠”
- 国家卫健委等十七部门: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