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危机大赢家:煤价飙升下 嘉能可上半年获利或翻倍
财联社8月2日讯(编辑 卞纯)在需求降温以及成本上升等一系列因素的全球影响下,过去两周,危机全球最大的大赢几家矿商纷纷宣布利润下降,减少股息并下调前景展望。家煤价飙嘉而凭借煤炭业务,升下矿业巨头嘉能可(Glencore Plc)有望逆势而上,可上躲过行业的半年倍整体放缓。
作为全球最大的获利或翻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业务广泛,全球涉及金属、危机矿产、大赢能源产品和农产品等领域。家煤价飙嘉
尽管近期石和铜等大宗商品的升下价格因全球经济前景黯淡而回落,但与矿业竞争对手相比,可上嘉能可拥有两大关键优势:贸易业务在动荡市场中蓬勃发展,半年倍以及在全球能源危机下,其煤矿资产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上半年获利或翻倍
在伦敦上市的嘉能可将于周四发布业绩报告。分析师们预计,届时该公司有望公布创纪录的利润和股东回报,上半年盈利或同比增长逾一倍。
这标志着一个巨大的逆转。由于不开采铁矿石,嘉能可前几年在业绩上一直落后于必和必拓、力拓等竞争对手。但最近几个月,由于投资者担忧全球经济衰退以及需求减弱,铁矿石价格大幅回落,那些曾从铁矿石价格飙升中获利的矿业巨头业绩受到打击。
力拓公司上周报告上半年利润大幅下降,并将股息减半,而英美资源集团也宣布收益和股东回报下降。另外,从淡水河谷到伦丁矿业公司的其他矿商,业绩无不令人失望。不过,尽管较去年的创纪录水平大降,矿业公司的获利总体仍然可观。
嘉能可已经表示,动荡的市场带来了获利机会,其贸易利润将超过其指导区间的上限。
乘着煤价飙升的东风
由于全球能源危机刺激了化石燃料需求,今年煤炭价格飙升至创纪录水平,这为嘉能可带来了巨大利润。
这使得嘉能可有能力向股东返还更多现金,一些分析师预计该公司今年的派息总额可能会超过100亿美元。
国际能源署(IEA)上月底在其《7月煤炭市场报告》中表示,受天然气价格大涨带动,2022年全球煤炭需求有望小幅增加,创近十年来新高。
IEA预计2022年全球煤炭消费量将同比增长0.7%至80亿吨。这一消费量与2013年创下的历史新高相当。该机构还预计,2023年,全球煤炭需求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刷新历史新高。
(责任编辑:休闲)
-
何济生表示,生猪从今年的4、5月一直到今年的春节前,整体都是一个震荡走高的大格局。这是比较确定性的行情。以下为文字实录有部分删减):主持人:何老师,生猪能不能具体地讲一讲,几月合约的分歧比较大?何济生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北京商报受外围市场大跌的影响,A股近期也持续调整,试图抄底的股民越来越多,在本栏看来,轻易不抄底,抄底最保险的还是右侧交易,相比左侧交易风 ...[详细]
-
转自:青岛新闻网青岛新闻网9月30日讯记者 任俊峰 通讯员 田普江 王雨生)9月29日,驻青央企中交一航局二公司参与施工的我国北方首条大型跨海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实现全线贯通,较原计划提前1个月 ...[详细]
-
据报道,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表达了主持俄罗斯与乌克兰谈判进程的意愿。“世界一家新闻”电视频道援引了他在其创建的“真实社交”网站上发布的内容。特朗普称,俄乌需要缔结和平条约。他写道:“双方需要也希望这么做。 ...[详细]
-
韩国:截至11月20日累计贸易逆差近400亿美元,为历年最高纪录
据韩联社,韩国关税厅海关)11月21日发布初步统计数据,韩国11月前20天出口额同比减少16.7%,为331.6亿美元。开工日数为15.5天,较去年同期减少1天,日均出口额同比减少11.3%。同期,进 ...[详细]
-
工行完成与多国数字货币真实交易测试 银行IT厂商或迎重大机遇
近日,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和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宣布,8月15日至9月23日期间,在货币桥平台上首次成功完成基于四个国家或地区央行数字货币的真 ...[详细]
-
参考消息网9月30日报道文/于帅帅)在雅典以西迈加拉海湾的一个小岛上,希腊雷维苏萨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的工人们今年比往年更加忙碌,上半年已有39艘油轮抵达这里输送液化天然气,而去年同期只有15艘卸货。最大 ...[详细]
-
传奇投资人德鲁肯米勒:未来十年市场或陷入停滞,一直在做空股票
来源:金十数据当地时间周三9月28日),传奇投资者、亿万富翁斯坦利·德鲁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预计,2023年美国将出现衰退,随后市场可能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停滞不前。“如果我 ...[详细]
-
欧元区两大经济体的私营部门活动11月份萎缩,描绘出或已陷入衰退的欧元区惨淡景象。S P Global发布11月份法国综合产出指数初值,报48.8,跌至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跌幅高于经济学家预期, ...[详细]
-
来源:经济日报国庆假期临近,蔬菜、猪肉、粮油等重要民生商品需求趋旺,同时叠加国内疫情多点散发、部分地区高温干旱及强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存在一定压力。对此,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