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城市夜色,期待更多文化灯盏
原标题:城市夜色,人民日报期待更多文化灯盏(新语)
陈圆圆《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0日 第 13 版)
公共博物馆延长入馆时段,城市不断满足群众的夜色多样化需求,正是期待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的题中之义
在城市的夜晚走进博物馆,会是更多怎样的体验?两个小时里,在文博天地中遨游,文化与300余件动植物和矿物标本亲密互动……暑假期间,灯盏博物院推出24小时博物馆,人民日报试行周末夜间开放,城市带来全新体验。夜色刚刚过去的期待这个夏天,许多博物馆夜间开放、更多延时开放呈现常态化趋势,文化让珍贵的灯盏文物展品在夜晚“亮起来”。
不断升温的人民日报文化需求,凸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上班族而言,结束白天忙碌的工作,夜晚是休闲放松、学习充电的好时机。夜间开放的博物馆,给人们创造了与“文化”相遇更便利的机会。据报道,湖北武汉横渡长江博物馆夜场开放首日,总客流量比以往同期增加1倍多。旺盛的人气,印证了人们对于博物馆更灵活开馆时间的期许,博物馆开启“夜间模式”正是顺应人们需求之举。
持续升级的服务,折射出博物馆激活优质文化资源的探索。公共博物馆延长入馆时段,不断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正是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的题中之义。夜晚开放,也给博物馆提升观展体验带来了更多可能。不同于白天的视觉感受,夜色为博物馆添上一抹独特的色彩,“夜游”的别样体验对于公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也是文博资源有待发掘的新空间。
然而,点赞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博物馆夜间开放需要循序渐进,弹性扩容。看似只是延长数小时的服务时间,但远非增加几名工作人员、重复利用现有场地那么简单,还需要科学统筹文物安全以及活动策划、运营管理等方面。归根结底,无论日场、夜场,能否提供高质量的展览和活动,决定着博物馆的吸引力,也考验着博物馆运营者的专业水平。
城市的夜晚,在华灯如瀑的高楼大厦,也在满载精神食粮的文化场所,而后者更彰显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近年来,各地都在发力夜间文旅,北京延长剧院、剧场、图书馆、书店等开放时间,上海市民夜校推出多样化课程……一盏盏亮起的灯,为多姿多彩的都市拼图增添了有文化味的一角。这既是城市创新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担当,也让今天的美好生活更有质感和温度。日落霞消,月上柳梢,走,一起去夜游博物馆!
(责任编辑:知识)
- 连续两个季度对华贸易逆差,“韩国制造”努力升级保中国市场
- 教育部就《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 2022全球数商大会11月25日开幕 将发布数据要素市场6大成果
- 国家药监局通报45批次化妆品不合规:31批次为染发产品
- 车企“混战”世界杯:7支球队背靠大众,广汽三菱压错阿根廷队?
- 北京金融局副局长赵维久:北京市北交所上市公司13家 城市排名全国第一
- 高盛:百思买利润率仍将承压 维持“卖出”评级
- 增长点不明确?爱奇艺连续三季度运营盈利但难掩会员收入下滑
- 年内支付领域最大单笔罚单!百联优力被罚近6500万元 牌照还能否顺利续展?
- 雄安新区迎来首个央企产业集群入驻
- 中国银保信披露首批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共7款
- 黑龙江佳木斯:改善型住房购买已趋近饱和,一个时期内难有根本转变
- 华安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学华:牢记“国之大者”,矢志金融报国,躬行为民服务
- 英雄 |“魔笛”优雅依然 一个人扛着克罗地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