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国家电企业加快多元化转型
参考消息网4月1日报道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3月31日刊发题为《中国家电销售遇平台期,日媒企业要靠服务找出路》的中国报道。报道称,家电加快中国家电企业探索新业务的企业行动日趋活跃。全文摘编如下:
随着中国的多元家电销售迎来平台期,大型企业正在加快推进业务多元化。化转生产洗衣机等家电的日媒海尔探索洗衣服务,精于空调业务的中国则涉足医疗相关领域。与此同时,家电加快影响家电销售的企业房地产市场正在迅速降温,再加上北京冬奥会后对电视机的多元更新换代需求下降,各家企业不得不培育新的化转盈利来源。
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需要清洗的日媒衣物种类,再输入自家住址,中国之后只需等待工作人员在指定时间上门取货——海尔旗下企业运营的家电加快“洗衣先生”是可以在家里通过智能手机轻松使用的洗衣服务。从价格来看,清洗西装外套约需28元,西裤约需25元,还需要付一笔取送费。
“洗衣先生”不仅清洗衣物,还提供空调和冰箱等家电的清理服务。海尔希望以消费者能轻松利用的洗衣服务为入口,争取单次收费更高的家电清理订单。
中国家电企业探索新业务的行动日趋活跃。据媒体报道,今年早些时候,旗下企业在安徽成立了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据分析,该公司将主要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
此外,格力电器也设立医疗相关业务板块,正在探索新的产品和服务。
各家企业推进多元化的背景之一是正在迅速降温的房地产市场。由于2021年下半年的住宅销售出现降温,家电销售也受到负面影响。
围绕电视需求,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2021年下半年,由于在北京冬奥会之前对电视机的更新换代需求膨胀,出货表现强劲。但一家在广东省设有基地的电视企业的高管已表示:“2022年必须对下滑作好准备。”
德国市场调查机构捷孚凯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和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的预测显示,2022年中国电视销售额或将比2021年减少1.1%,洗衣机和空调则与上年基本持平,市场环境较为严峻。另一方面,预计冰箱销售额将增长4.5%。不过,分析称冰箱的出货并未迎来东风,相关增长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上涨等因素。
在中国的家电市场,家电向广大家庭的普及告一段落,饱和感已在加强。经营环境也令企业不得不加快多元化的脚步。为了扩大业务范围,今后跨行业的合作与并购很有可能变得活跃。
(责任编辑:热点)
- 北京大学孙祁祥:保险公司可以尝试开发新市民综合保障保险,由新市民自己组合搭配
- 信托业上半年:有的逆袭,有的腰斩!
- 人人共济从家庭共济开始
- 中国通航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展会将启 展览面积7万平方米
- 中国信通院发布报告: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千亿
- 大摩:予香港中华煤气与大市同步评级 目标价8港元
- 中信证券:维持华润电力买入评级 目标价20港元
- 泰周刊:结构性行情表现极致
- 稳健、开放、有特色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聚焦中国经济数个热点问题
- 理想交出最差成绩单,造车新势力为何难出“好学生”
- 光伏赛道竞争白热化!概念股表现萎靡 四川限电对行业龙头影响几何?
- 年内3连降! 5年期以上LPR下调15基点
-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 拟要求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等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
- 远洋集团中期“蹊跷”净亏8.8亿 央企险资大股东如何力挺?